施工工藝 1. 施工流程 材料準備——技術準備——基層處理——細部處理——防水層施工——質量驗收——成品保護 2. 基層處理 (1)基層表面應堅實具有一定的強度,清潔干凈,無浮土、沙粒等物,表面應平整、光滑、無松動,對于殘留的砂漿塊或突起物應鏟平削平。 (2)對陽臺孔縫處及四周用堵漏靈進行剛性處理;基層表面不得有孔洞、裂縫等缺陷,如有上述缺陷必須堵實,堵嚴。 3. 防水層施工 (1)首先對于陽臺陰陽角及窗戶根等處先進行剛性防水,再涂刷一遍防水涂料作附加層處理。 (2)其次把調好的防水涂料均勻的涂刷在基層表面上,要厚度一致,涂刷涂料時每層涂刷方向要相互垂直。晾至6~12小時不沾手為宜。 (3)在第一遍防水涂料不粘手的情況下可涂刷第二道防水涂料,涂刷方向與第一遍相互垂直。 當涂膜固化完全,并經淋雨試驗驗收合格后,方可交工。
外墻飾面施工留出的凹槽未考慮防水要求而導致滲漏,就要采取防水處理。在凹槽內嵌抹合成高分子防水涂料,將凹槽中的縫隙封嚴、阻止雨水滲浸入墻體內。大面積有細小裂紋但不空鼓的外墻,可采用環氧粘貼玻璃布法修補,在基層上涂刷底膠后立即粘貼玻璃絲布,并向四周抹壓、排出空氣,待底膠初凝,并經檢查無鼓包后,將已粘貼的玻璃絲布上再涂刷面膠兩道就可解決滲水問題。空鼓裂縫墻面需砸掉墻面灰,在面層灰上摻加防水劑重新抹平就可解決滲水問題。“只要結構沒出現問題,裂縫處理并不會太困難。”專家認為,很多外墻保溫層裂縫就是抹面砂漿層龜裂,一般會沿縫鏟掉裂縫涂料膩子層(寬度6厘米~8厘米),待清理干凈后,將鏟掉部位沿縫直接滾涂或批刮抗裂防水膠,中間壓入超薄抗裂加強布,抗裂防水膠必須完全覆蓋加強布,且讓墻面表層保持平整光滑。待補縫處干燥后(一般12小時以后),修補處滾涂1遍~2遍與原墻面一致的涂料層。
一、墻滲漏原因的分析:
1、目前的框架結構住宅工程中填充墻,基本上為非承重的灰砂磚或小型砌塊。灰砂磚 和小型砌塊在運輸與施工過程中容易產生破損,缺棱掉角等缺陷。若在施工中使用了受破損 或由于設備管暗裝的需要對已砌外墻進行鑿打,人為地造成外墻砌體破損,也較容易在外墻 砌體形成滲水處。
2、工人在砌體施工中未嚴格按施工規范操作,砌筑砂漿不飽滿,特別是豎縫砂漿。此 外,砂漿的強度不達標或干磚上墻,使砂漿中的水份被磚吸收,從而造成砂漿強度偏低,導 致磚和砂漿分離,砌體整體剛度下降,產生墻體裂縫。
3、溫差引致混凝土結構梁柱與填充墻結合處產生開裂。
4、外墻抹灰層一次性打底太厚或為保證全高垂直度而使局部打底偏厚,又未采取適當 加強措施而產生裂縫;墻體層表面太光滑,結合不良;外墻大面積打底而基層未設分格線, 產生不規則收縮裂縫。
5、飾面磚鋪貼空鼓或鋪貼砂漿不飽滿,面磚與砂漿間空隙部分易形成貯水容器;面磚 勾縫不密實或勾縫龜裂,密縫勾縫遺漏都是使雨水從表面滲入,造成積水,從而引起滲漏。 此外墻易滲水與面磚勾縫和面磚表面不平也有一定關系,凹縫使外墻整體墻面不光滑,雨水 流速減緩,滯水時間、滯水量增多,特別是勾縫下緣處。勾縫質量不合要求或長期風吹雨淋 造成勾縫與面磚間有微裂縫,造成滲漏。
6、窗臺、遮陽板和雨篷等水平構件的表層施工中未找坡度,甚至倒坡,造成倒返水或 積水,也容易造成外墻面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