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有兩個口,一個是放柴的,一個是出灰的,整個造型很好做,就是你第一次壘,你做的也不會影響到使用,關鍵的是煙囪的位置,不要離燒火的位置太遠,遠的話,煙就回到你燒火的屋子里了,也不能太近,進的話,浪費柴火,一般離燒火的位置30厘米左右,
以下是我自己總結的壘灶臺的方法和一些注意事項,希望能幫到你
目前廣大農村都有利用各種不同燃料的灶具。例如象廚房、孵房、豆腐房、酒房、油妨等等凡要燒煮的地方。燃料也有不同:稻草,柴爿、礱糠、煤炭等。瓦工或泥水是根據使用單位要求、所用燃料、多少不同規格及用途的鑊鍋來選定采用何種灶類與灶型。作為瓦工就應掌握:什么燃料?放置幾個鍋?它們各自的功能多少?灶臺砌在什么地方等?
了解了以上情況后就選定灶型,接著動手備料與規劃。鑒于所砌灶臺的平面基本處于水一個平面上。換言之,就是第一、第二、第三個鍋的灶臺面處在同一平面上。
起砌時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1、用何種燃料才能定下要不要爐箅與爐箅長短及與爐箅的空格大小。如燒柴爿、煤就要有爐箅,兩者放置的空格與其長箅的作用是進空氣助燃與出剩下的燃料灰。不同燃料與有沒有爐箅與進料口大小選擇的主要依據。有爐箅的可以把進料口小些,沒有爐箅則料口要大些。
2、灶臺進風口通常是方型或長方型,如果上面進料,則一短是有區別的。如燒礱糠,既要有特做的爐箅,放置時要注意離鍋底距離與它的斜度。如燒稻草既可以有爐箅也可以不用爐箅。爐般選擇的是圓形進口。要掌握一條原則,進風口的上沿一定要低于灶臺出煙口下沿高度。這是因為火與煙是向上冒,所以每一個鍋與鍋之間的火門口底部也都是有一個賂上的斜坡。
3、灶膛抽力或者避免灶臺倒煙,關鍵在于煙囪的拉力、進料口、出煙口的高差和各鍋的灶洞(火門)大小有關。煙囟越高,抽力越大;出煙口與進料口高差越大,灶越好燒;各鍋的灶洞(火門)大小影響著不同鍋加溫與燒水快慢的關鍵。
4、灶臺要連燒幾個鍋,由于灶臺基本是在同一平面。進料口上沿一定要低于煙囪出煙口處的下沿高度,所以第一口鍋、第二口鍋……的膛底是有斜度的,越到后面灶膛底部越高,越離煙囪越近,鍋底與灶膛底距離越小。從火總是向上躥,所以可以把灶砌在斜坡上以提高灶的抽力,相當于加高了煙囪的高度。
5、灶具的拉(抽)力或者說抽力由煙囪的高度決定。煙囪高度一般掌握與灶臺的總長度相同,即進料口與煙囪之間的距離相等。嚴格地說,煙囪的容積要大于從進料口或者爐箅進風口到第一、第二、第三……火門口的體積。火門過大會使抽力不好有人常誤認為火門越大,第二口、第三口鍋會熱得快。其實不然,因為第二、第三口鍋燒熱的速度是靠前面來的火焰與熱流集中不集中而沖到鍋底的部位所定
6、進料口處的鍋底灶內的膛底稍有一些斜城,倒向第一個火門處。其他灶膛的底部可以升高一些。每一個火門有一定斜度。它是使火焰與熱流向上躥。火門大小一般掌握在一塊到一半磚寬。第一個火門可稍大一些,有利于火向第二個鍋躥進。第二個火門要小一些。第二、第三口鍋是由第一個灶膛的火焰與熱流提供。火門的上沿只放一塊磚的厚度。如燒稻草,則第一個火門倒可大一些。
7、每一個灶膛內都要有火山。火山是從灶膛底砌一條橫向帶尖的小山稱為火山。作用是迫使前面火門中來的火焰、熱流受它引導沖向上面鍋底。從前面來的熱流大小處決于由前面火門大小與高度所決定,待熱流沖到鍋底部時,因鍋底是個拋物面,所以它們會迅速向鍋的其他地方包操受熱……。火山的高度離鍋底距離不能太大,以控制在10-20厘米左右,第二個膛底火山稍離鍋底遠一些,而后慢慢縮小。火山離鍋底距離過大,煙囪的抽力就顯得很小了。
8、離煙囪最近的灶膛底還有一個火山與回龍。回龍實際也是一個在灶膛底部呈半弧圓型的火山,不過它是離煙囪越近高度就越低。回龍的前面是起到把熱流使它沖向鍋的底部,半弧形的火山其主要作用是使熱流能夠在這個灶膛內轉上一圈后,再流向煙囪。
實際上
一般有兩個口,一個是放柴的,一個是出灰的,整個造型很好做,就是你第一次壘,你做的也不會影響到使用,關鍵的是煙囪的位置,不要離燒火的位置太遠,遠的話,煙就回到你燒火的屋子里了,也不能太近,進的話,浪費柴火,一般離燒火的位置30厘米左右,煙籠最好2米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