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早的地球儀是由德國航海家、地理學家貝海姆于1492年發明制作的,它至今保存在紐倫堡博物館里。1480年,貝海姆(1459年~1507年)作為佛蘭芒貿易商人初次訪問葡萄牙時,自稱是紐倫堡天文學家米勒的學生,所以成為約翰二世的航海顧問。當時航海者用星盤來測定日、月、星辰的高度,以推算時間和緯度。用黃銅代替木制星盤,可能是由他創始的。他可能曾與D·考航行到非洲西岸(1485年~1486年)。1490年回紐倫堡后,在畫家格洛肯東的協助下,開始繪制他設計的地球儀,1492年完成。他當時所畫的世界地形既不準確又已過時,在這個地球儀上,印度洋是向東西擴展的海洋,特別是非洲西海岸,錯誤之多實在驚人。不過有趣的是,在發現北美洲的前夕他繪制的地球儀,為當時的人們提供了關于地理上的一些有益設想。
1492年,也就是克里斯多夫·哥倫布橫越大西洋的那一年,馬丁·貝海姆在紐倫堡完成了一架直徑20英寸的地球儀。因為這架地球儀是根據托勒密《地理學指南》中的地圖制成的,所以貝海姆所描繪的亞洲比實 地球儀際上的向東延長了許多,于是大西洋也比實際上的窄了許多。早期地球儀的制作過程是這樣的:先印刷出狹長的三角形圖塊,然后將這些圖塊剪下來,粘貼在木球上。德國最有名的地球儀制作者,是紐倫堡學者瓊漢恩斯·肖納。他在16世紀早期制作的兩個地球儀保存至今。
世界最早的地球儀是由德國航海家、地理學家貝海姆于1492年發明制作的,它至今保存在紐倫堡博物館里。1480年,貝海姆(1459年~1507年)作為佛蘭芒貿易商人初次訪問葡萄牙時,自稱是紐倫堡天文學家米勒的學生,所以成為約翰二世的航海顧問。當時航海者用星盤來測定日、月、星辰的高度,以推算時間和緯度。用黃銅代替木制星盤,可能是由他創始的。他可能曾與D·考航行到非洲西岸(1485年~1486年)。1490年回紐倫堡后,在畫家格洛肯東的協助下,開始繪制他設計的地球儀,1492年完成。他當時所畫的世界地形既不準確又已過時,在這個地球儀上,印度洋是向東西擴展的海洋,特別是非洲西海岸,錯誤之多實在驚人。
地球儀是16世紀40年代荷蘭的墨卡托首創的。墨卡托(Mercator) 16世紀荷蘭最偉大的地圖學家。他首創了正軸等角圓柱投影,后人遂將這種投影命名為墨卡托投影。我們知道,15、16世紀是大航海的時代,當時的一些航海探險家使用的都是平面海圖。這種地圖用簡單的方格網構成經緯網,因此在長距離和高緯度的航行中,誤差很大。當時的航海探險家都極不愿意使用平面海圖。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海圖學家們試圖用航海地球儀來代替海圖。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墨卡托的航海地球儀應運而生。他對傳統的地球儀進行了改進,第一次在地球儀上刻繪了子午圈、平行圈和紐內茲的螺旋曲線(等角航線)。也就是說,在墨卡托的地球儀上,不僅刻有經緯線,而且還刻有等角航線。在該地球儀上,相鄰兩條子午線間的等角航線隨緯度的增大而逐漸變短,當緯度增大時,長度的比例尺也相應增大。這樣,墨卡托投影的原理初步形成了。據此原理,1569年墨卡托又制成了著名的航海圖――世界地圖。使用者只需在該圖上將起點和終點間連一條直線,并量好該直線與經線間的夾角,航行時一直保持這個角度就能到達終點。直到今天,墨卡托投影在航海、航空上仍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可以說,墨卡托制作的地球儀和航海圖,達到了當時世界最高水平。
地理學家貝海姆于1492年發明制作的。世界現存最早的地球儀是由德國航海家、地理學家貝海姆于1492年發明制作的普通地球儀,它至今保存在紐倫堡博物館里。
幾種比較有效的方法 1、專門瘦大腿,而且效果非常明顯的方法――倒撐騎單車。 在解釋動作步驟之前一定要先強調一點,就是每次做這個動作前必須要做一些準備活動,尤其是俯背彎腰這樣的拉筋動作,目的是要把腰、腿、脖子等部位的筋舒展開,否則在運動的時候容易受傷。 下面我們來看倒撐騎單車的分解步驟: ①坐下,兩腿并攏微彎,雙腳平貼地面,雙臂自然下垂,腰背挺直,雙眼平視前方。注意雙手不要刻意支撐地面,要用腰背的力量坐直。 ②慢慢躺下,雙腿伸直,雙臂擺在身體兩側,掌心朝上。保持均勻緩慢的呼吸,利用腹肌的力量慢慢抬起雙腿,與身體成90度,然后呼氣收縮腹部,雙手撐住腰背,手肘撐住地面,將身體撐起,保持向上的直立。注意抬起雙腿與身體成90度的時候雙臂不要用力撐地面,全程要保持雙腿伸直,努力控制重心,從90度繼續向上直起腰背的時候,雙手支撐腰背可以稍微用一點力,但是注意千萬不要用力過猛,雙腿也不要用力向后,否則很容易翻過去,以致扭傷頸部,只要保持腰背用力挺直,雙手稍微借力,身體就會自然的垂立起來。 ③保持均勻的呼吸,等姿勢穩定以后,慢慢呼氣,收縮腹部,彎下右腿,盡力彎到極限,試著用膝蓋觸碰腦門,但不要勉強,盡力即可。 ④然后交換,左腿收縮,右腿伸直,逐漸加快速度,像騎自行車一樣蹬踏,呼吸仍然保持均勻,心中默數蹬100下即可。然后慢慢有控制地放下身體,逐關節的放下腰背,再放下雙腿。注意在蹬踏的時候要控制住重心,腰背不要放松,時刻保持挺直就可以了。最后身體恢復平躺的姿勢,放松各個部位的關節和肌肉。 這個動作的關鍵是控制重心,而控制重心的要點就是雙手、雙腿和腰背的配合,雙手不要太用力地支撐身體,雙腿盡量伸直,腰背一定要隨時保持挺直,尤其是騎自行車的動作,不要放松腰背。另外,每個動作都是獨立的,不要借助慣性讓自己偷懶,比如從坐在地面到撐起身體的過程,不要借助后仰的慣性撐起自己的身體,這樣一方面達不到運動腹肌和大腿肌的目的,另一方面很容易失去重心而受傷。 剛開始練習這個動作的時候可能控制得沒有那么自如,如果姿勢的穩定性不高的話,可以每組先蹬30下,以后慢慢提高難度。如果你的姿勢正確的話,做完這個練習應該覺得大腿和腹部有拉伸和擠縮的酸痛感,其他部位應該很放松。 2、瘦腹和瘦大腿都有不錯的效果。 ①站立,兩腳大約與肩同寬,稍微彎膝。吸氣,兩臂向前伸。 ②兩臂伸到高點后,自然向后甩,兩手輕握拳頭。注意不要彎雙臂。 ③呼氣,以髖部作支點,背部彎下,兩臂擺在頭的兩側,臉朝下。注意背部和頸部應該保持平直。做腹部呼吸,就是在吸氣時腹部用力鼓脹,在呼氣時腹部用力內縮。整個骨盆應該積極地向后伸展,以延長腰背。 ④維持這個動作半分鐘,保持均勻緩和的呼吸。最后徹底地呼氣,然后吸氣,慢慢地起來,呼氣,兩臂放回體側,閉眼休息。放松髖關節和大腿,同時放松背部和肩膀。 如果你做這個動作覺得非常輕松,那么很有可能是你的姿勢不正確。這個動作的關鍵在第三個步驟,就是雙臂一定要盡力向前伸,同時骨盆盡力向后伸展,這樣就把身體拉長了,而此時雙腿彎的程度越深,這個動作的強度就越大,如果你可以坐成馬步那樣的話,對于瘦大腿是最有效的。另外一個關鍵的地方是腹部呼吸,就是在維持上面這個動作的時候,腹部一定要配合呼吸用力鼓脹和收縮。所以說這個動作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細節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如果你能注意上面這幾點的話,完成這個動作后就應該覺得大腿有伸拉和酸痛的感覺,腹部感覺微熱,最后站立放松的時候應該覺得全身非常舒服。剛開始想要做得標準會有一點難度,大家多練習幾次就好了。 ......余下全文>>
世界最早的地球儀是由德國航海家、地理學家貝海姆于1492年發明制作的,它至今保存在紐倫堡博物館里。1480年,貝海姆(1459年~1507年)作為佛蘭芒貿易商人初次訪問葡萄牙時,自稱是紐倫堡天文學家米勒的學生,所以成為約翰二世的航海顧問。當時航海者用星盤來測定日、月、星辰的高度,以推算時間和緯度。用黃銅代替木制星盤,可能是由他創始的。他可能曾與D?考航行到非洲西岸(1485年~1486年)。1490年回紐倫堡后,在畫家格洛肯東的協助下,開始繪制他設計的地球儀,1492年完成。他當時所畫的世界地形既不準確又已過時,在這個地球儀上,印度洋是向東西擴展的海洋,特別是非洲西海岸,錯誤之多實在驚人。不過有趣的是,在發現北美洲的前夕他繪制的地球儀,為當時的人們提供了關于地理上的一些有益設想。
《元史》四十八卷 志第一 第0999頁有如下記載 苦來亦阿兒子,漢言地理志也。其制以木為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