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性:道路系統的組織,機動車的增加,人、車關系的處理,應急車輛的通行;
舒適性:小氣候條件的營造。良好的采光、通風環境;南北方地理、氣候環境不同,對小氣候條件需
求的差異性;
美觀性:硬質景觀與建筑風格結合,植物的觀賞特性及季節景觀的變化;
人性關懷: 對住區中環境使用頻率高的學齡前兒童、退休老人的關注
生態性: 植物在減弱噪音、吸收尾氣方便,改善生態環境作用
可持續性:景觀規劃設計考慮后期維護管理方便。
景觀設計的原則
一、景觀設計的目的、作用
根據的人們各種活動的需要,進行景觀的保護,保全,應用和創造。遵循以下幾點:
1, 從設計基準入手,機能的滿足,對象自身美的實現。
2, 立足于景觀和生態,整體美秩序的作用。
3, 為了都市景觀,地域、地區的水準,景觀形成方向性和地域性。
景觀的設計的總體
公共與民間計劃,地域住民和自然也看作是規劃的主體。如河川
景觀設計,操作的不僅僅是局部的物體,而是包括周邊的其他設施、環境等等。
景觀設計的對象
被觀看對象群的全體,景觀主體(人)的心理現象。視點和對象之間關系的操作。
場合、視點、視點場、主對象、構筑物等形態、規模、色彩等計劃直接的操作。
景觀計劃的必要條件
1, 公共性、理論性;
2, 實施性。
二、景觀設計的原則
(一)自然優化---生態保護原則
自然景觀 指受人類間接輕微的影響,而原有的自然面貌未發生明顯變化的自然景觀(例如:沙漠、雨林、河流、山川……)
自然景觀資源包括原始自然保留地、歷史文化遺跡、山體、坡地、森林、湖泊及大的植物板塊,要絕對保護自然保留地和寶貴的歷史文化遺跡。在保護的前提下,開發資源合理利用。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景觀設計的可持續發展、連續利用。
(二)全面規劃、分期實施,強調景觀的整體優化原則
景觀是一系列生態系統組成的有機整體,其景觀序列是連續而完整的,景觀系統具有功能上的整體性和連續性。規劃時應保證其完整性,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同時根據資金狀況、景觀的保護需要,分期實施。
(三)景觀的異質性原則
異質性本是系統或系統屬性的變異程度,而對空間異質性的研究成為景觀生態學別具特色的顯著特征,它包括空間組成、空間型態和空間相關等內容。異質性同抗干擾能力、恢復能力、系統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有密切關系,景觀異質性程度高,有利于物種共生而不利于稀有內部種的生存。景觀異質性也可理解為景觀要素分布的不確定性。
(四)景觀的尺度性原則
尺度是研究客體或過程的空間維和時間維,時空尺度的對應性、協調性和規律性是一重要特征。生態平衡與尺度性有著密切的聯系,景觀范圍越大,自然界在動蕩中表現出的與尺度有關的協調性越穩定。具體到景點設計,尺度性越發顯現出來,比例協調、均衡,往往使景觀、建筑與周圍環境相得益彰,《園冶》所說的"精在體宜"正反映了這一點。
(五)個性原則
景觀的個性不同。在地域上,有的以山岳為主,有的以海洋為主,森林植被的地域性更加明顯,北方和南方差別懸殊。規劃時應根據自然規律創造出具有地方特色,個性鮮明的景觀類型。
特色--是一個民族在特定的歷史特定的地區的反應。環境景觀特色主要反映在當地的生活中,特色是指分布于某一地區而不能在其他地區出現的,具有不可替代的形象、形式。
特色主要受環境區域分異規律的影響,易于在封閉環境中形成,在封閉環境中易于保持特色傳統,封閉打破互相模仿失去特色。
區域分異規律特征
是地球表面最基本的特征
地球表面是一個不均勻的面層,形成原因:
太陽光照(能量)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勻。
由于太陽光照(能量)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發生氣溫、氣壓、風向、溫度、濕度等不同
(六)生態、社會、經濟三大效益相結合的原則
景觀的開發不是孤立進行的,既要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天人和一,又要考慮到景觀與周邊社會環境、當地經濟的密切聯系,規劃時必須科學處理好三大效益的比例關系。
適應當地的原則;洗練的原則;背景的原則;首尾一貫的原則;順應自然的原則
1·小區的綠化率不能低于30,集中綠化不低于10,綠化應有自己的風格。
2、小區綠化應充分體現為居民服務
3、合理布局,系統,要將園林綠化納入小區總平 增加綠化地面面積,提高綠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