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玻璃主要成份是矽砂、蘇打灰、碳酸鈉、碳酸鉀、石灰及鋁土、鉛丹等,種類很多.一般主要成份為鈉玻璃屬之;鉀玻璃,制瓶玻璃屬之;鉛玻璃,儀器玻璃屬之.新竹地區的矽石出產于關西一帶,但近年來鐵份含量偏高,品質稍差,所以大多仍由澳洲及馬來西亞進口.首先先矽砂、石灰、蘇打灰等放入坩鍋窯中,在一千四百五十攝氏度的高溫下十六小時,待混合融解成濃稠液體后,置于模具上,使之成形,再經十二小時徐冷后加式處理.期間施以噴沙、添色、嵌入金箔、磨花、雕刻、藥水浸泡等裝飾技巧.又在燒制時使用各種金屬發色劑,制作出來的玻璃剛具有不同的顏色.
玻璃藝呂的成形法:
玻璃一般玻璃原料燃燒溶解后都形成液體粘稠液,要使其冷卻成形,大都采用型吹法,使用各種材質的模型,如木材、粘土、金屬等預先制成所需要的型器,把融化的玻璃液倒入模型內,待冷卻后再將模型打開即成,一般用于吹玻璃無法制成的器具,大部分的工廠都采用此種方法,可以大量生產.
另一種為吹氣成型法,即吹玻璃,就是取出適量的玻璃溶液,放于鐵吹管的一端,一面吹氣,一面旋轉,并以熟練的技法,使用剪刀或鉗子,使其成型.
常用技法
冷工制作法
1.彩繪 以彩繪顏料,在室溫下于玻璃物表面描繪圖畫,有些需加熱固定,有些則不需.過程中也可以加上金箔、銀箔熔成的金屬顏料,稱為飾金彩繪.
2.釉彩 是一種需要再加溫的彩繪聲繪色的技法,在玻璃物表面,以釉彩顏料繪制圖樣,然后再置入熔爐加溫固定顏料,避免剝落.
3.鑲嵌 以有凹槽之鉛條為線框架,組合成千上萬片的彩色玻璃板的技法,需繪制小型平面圖,根據平面圖繪制等尺寸的草圖,確定每一種顏色的造型與尺寸,正確切割玻璃板,以鉛線熔焊成大塊面鏡.
4.版畫 無須加溫的冷作,利用噴砂或磨刻的技法,將圖刻印在玻璃板上,加以制版,以版畫機或滾筒上色,在棉紙或水彩紙上壓制成版畫.
5.浮雕 在雙層或多層顏色套料的玻璃,浮雕出立體圖案透露出底色,形成浮雕效果.
6.切割 運用切割輪,在玻璃物上切割紋飾、塊面,線條等裝飾,或大面切割成造型,有時雙色套料玻璃,因表現內外不同的顏色的特殊效果.
7.磨刻 以鉆石或金屬雕刻,或雕刻筆等雕刻工具在玻璃表面畫線裝飾花紋與圖樣的技法,因使用工具的不同,可分為輪刻、點刻、平刻等種技法.
8.酸蝕 在玻璃板繪制圖形、勾勒線條,再經化學酸劑分階段蝕出深淺不同的圖案.
9.噴砂 先以膠帶粘滿整個玻璃物,在以刻刀鍍刻去掉圖案不要的部分,置入噴砂機,運用金剛砂的高噴射力,在玻璃上做出霧狀效果.
10.研磨 以旋轉輪盤為研磨臺,混合水與金剛砂,磨平刨光玻璃作品.
11.刨光 以旋轉皮輪為平臺,將玻璃至于其上,磨光刨光大塊平面.
12.膠合 將作品置入熔爐加溫,利用玻璃的特性,加熱融化表面產生亮度.
13.膠合 以接著劑將玻璃塊加以粘合成造型.
14.復合媒材 運用玻璃與其他材質組創作.
熱工制作法
(在熔融點(1450度)和徐冷點(450度)之間的制作法,稱為熱工)
1.壓模法 將熔融的熱玻璃膏注入壓進已刻好的圖紋模中變成塊狀的同時花紋也壓制好了.
2.砂模鑄造 將模型壓入深度適中的砂噴濕乙炔避免砂模崩落,在將玻璃膏到入砂模內待玻璃稍冷后再取出徐冷后再研磨加工.
3.胚心成形 最早用來制作玻璃窗口的技法之一先混合泥土和馬糞做成胚心包在金屬棒外再沾取熱玻璃膏成為容器主體,在外圖繞玻璃絲勾勒花紋,等徐冷完后挖出胚心就完成了.
4.燈炬熱塑 以小型噴槍或燈炬加熱,幫又稱為燈炬熱塑,只用各色硼玻璃色或鈉玻璃色棒,以拉長、扭曲、線繞等技巧,連續組合成造型,適合微小精巧的表現,例如玻璃珠、動物及植物等.又因所使用玻璃棒不同區分為:實心、空心及拉絲熱塑,此外也可搭配彩繪增加作品的趣味性.
5.吹制 起源于西元元年羅馬帝國,到現在仍是玻璃技術中最重要,應用最廣,變化最多的制作法.吹制多以窗口為主,過程是指以吹管沾取熔融玻璃膏,吹氣形成小泡,再運用工具加以熱塑造型,再以另一吹管沾取小量玻璃作架橋接底動作,敲下作品徐冷.
6.脫臘鑄造法 用耐火石膏包住臘模后,在將玻璃原料與空模同時放入爐內加溫,在高溫下玻璃慢慢流入模內成型,放置在熔爐中脫臘,徐冷拆除石膏模,再進行研磨刨光加工完成.
7.粉末鑄造法 將玻璃塊與玻璃粉填入預先設計好的模型中,放進熔爐升溫熔融成整件玻璃作品.
8.爐內加溫設計法 是在750度~850度之間加溫制作的技法.
9.熱塑熔合 將先切好的玻璃或不同圖案的玻璃片組合在陶制平板上放入熔爐升溫成為一件玻璃版通常會再搭配其他技法加以變化.
10.烤彎 將玻璃材料放入已先設計制作好造型的陶土上加溫玻璃漸漸變軟而開始下垂便可以自由落體成型.
玻璃是一種價格低廉的人造寶石,用于仿制天然珠寶玉石,如玉髓、石英、綠柱石(祖母綠和海藍寶石)、翡翠、軟玉和黃玉等等.寶石學上所指的用于仿寶石的玻璃是由氧化硅(石英的成分)和少量堿金屬元素如鈣、鈉、鉀或鉛、硼、鋁、鋇的氧化物組成.
作為寶石仿制品的玻璃主要有兩種類型:冕牌玻璃和燧石玻璃.冕牌玻璃最常用成分是硅、蘇打和石灰,和制作瓶子、光學玻璃等所用的材料相同; 燧石玻璃除了含有硅和蘇打以外,以氧化鉛代替了冕牌玻璃中的石灰,所以也叫鉛玻璃.由于鉛的存在使其折射率和色散都提高了,因此燧石玻璃制作的仿寶石往往很逼真.同時可以在熔融的玻璃原料中加入微量元素使玻璃呈現各種各樣的顏色,如加入Mn得到紫色、加入Co得到藍色、加入Cr得到綠色、加入Cu得到紅色等等.
一般說來,區分玻璃和寶石還是比較容易的.寶石都是晶體,傳熱比較快,玻璃是沒結晶的非晶質,傳熱比較慢.因此,用手觸摸樣品,天然寶石有一種冰涼感, 而玻璃則有溫感.用舌尖舐樣品確定涼或溫會更靈敏些,可以.此外, 用放大鏡觀察, 玻璃的表面和內部常有彎曲或旋渦狀的細線紋,其外觀很象將蜂蜜或膠水倒入清水后加以攪拌時,由于混合不均勻所產生的現象; 玻璃內部還經常出現圓珠狀、橢圓狀、扁平狀等各種各樣的氣泡,用放大鏡也很容易觀察到.因此, 凡是見到上述現象的樣品,可以斷定它是玻璃而不是天然的寶石.
玻璃之一
玻璃 由電熔體冷卻而成的固態無定形混合物.一般脆而透明,化學成分比較復雜,主要成分為硅酸鹽.
普通玻璃是由純堿、石灰石、石英和長石為主要原料,混合后在玻璃窯里熔融、澄清、勻化后加工成形,再經退火處理而得玻璃制品,普通玻璃主要成分大致為CaO∶Na2O∶6SiO2,它是磷酸鈉、硅酸鈣和二氧化硅熔合在一起的物質.沒有一定的熔點,在某一溫度范圍內軟化,在軟化時可以制成任何形狀的制品.除普通玻璃外,還有以硼酸鹽、磷酸鹽、氟化物為主的特種玻璃.
如果在原料中加入乳濁劑如螢石、磷酸鈣等就制得不透明的乳濁玻璃.如在原料中加入著色劑如氧化鈷和氧化鎳等就制得有色玻璃.
將普通玻璃加熱到接近軟的溫度后,急速均勻冷卻可制得鋼化玻璃(淬火玻璃).它的機械強度比普通玻璃大4~6倍,不易破碎,在破碎時成為碎渣,因此是一種安全玻璃.
玻璃是重要的建筑材料,還用于照明和生活用品.
玻璃之二
玻璃生產是物理、化學變化過程
在生產玻璃時,熔爐里的原料熔融后發生了比較復雜的物理、化學變化.以普通玻璃生產為例,主要反應過程是下列幾個步驟:
開始加熱時,粉料在100~120℃的范圍內開始脫水,在600℃時,石灰石和純堿通過下列反應生成鈣鈉的復鹽.
CaCO3+Na2CO3=CaNa2(CO3)2
在600~680℃時,所生成的復鹽與SiO2開始反應:
CaNa2(CO3)2+2SiO2=Na2SiO3+CaSiO3+2CO2↑
在740~800℃時,低熔混合物〔Na2CO3—CaNa2(CO3)2〕開始熔化,并不斷地和SiO2作用:
Na2CO3+CaNa2(CO3)2+3SiO2
=2Na2SiO3+CaSiO3+3CO2↑
CaO熔體與SiO2的反應是在890~900℃時開始的.
CaCO3+SiO2=CaSiO3+CO2↑
在1010℃時,尚未起反應的CaO也和SiO2形成硅酸鈣.
CaO+SiO2=CaSiO3
全部物質在略高于1200℃時熔化,冷卻以后即形成玻璃.
玻璃之三
玻璃及玻璃制品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無論這些玻璃制品的外觀有多大差別,它們都是由組成不定的多種硅酸鹽混熔而成的混合物(過冷液體).玻璃一般透明而質脆,無固定熔點,在被加熱時由軟化到完全變為液態常有一個相當寬的溫度范圍.人們正是利用此性質而在它半軟不硬時將其制成各種形狀的器皿、工藝品等.
玻璃中最常見的為普通玻璃,即鈉玻璃,它通常用砂子、純堿和石灰石共熔制得.其成分可用近似化學式Na2CaSi6O14或Na2O?CaO?6SiO2表示.用它制成的門窗玻璃及瓶子早已為人們所熟悉.若用碳酸鉀部分代替原料中的碳酸鈉,即可制成鉀玻璃.這種玻璃質地較硬,較耐高溫,熱漲冷縮性較小,化學性質較穩定.人們在化學實驗室中使用的燒杯、燒瓶、試管、滴定管等,多以鉀玻璃制造.若用含鉛化合物代替玻璃中的鈉,可制成鉛玻璃.鉛玻璃密度高、折射率大,且可阻擋有害放射線,所以適合做光學玻璃及防輻射玻璃屏等.此外,若向玻璃中加少量著色劑,還可制成色彩各異的彩色玻璃.如:加氧化銅或氧化鉻可以制成綠色玻璃;加氧化鈷可以制成藍色玻璃;加氧化鋅或氟化鈣可以制成乳白色玻璃;加含鈾化合物可以制成黃綠色螢光玻璃;加膠態硒可以制成紅玉色玻璃;加膠態金可以制成紅、紅紫或藍色玻璃等.
隨著科學的發展,各種有特異功能的玻璃也相繼問世.如幾厘米厚的隔熱玻璃的隔熱效果相當于40多厘米厚的磚墻;防彈玻璃不怕震蕩,能防槍彈;防火玻璃可以阻燃;變色玻璃可隨光線強弱調節顏色;生物玻璃可以代替骨骼移植到人體內;一根頭發絲細的光纖玻璃可以同時傳遞上萬路電源.這些新型玻璃在人們的生產生活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