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原理:風冷熱泵機組是空調系統中的主機,由于采用風冷冷凝器不需要冷卻塔,而蒸發器是水冷的,夏天制冷時提供冷水,冬季制熱時提供熱水,風機盤管是空調系統的末端裝置,裝在室內如同把水從低處提升到高處而采用水泵那樣,采用熱泵可以把熱量從低溫抽吸到高溫。所以熱泵實質上是一種熱量提升裝置,熱泵的作用是從周圍環境中吸取熱量,并把它傳遞給被加熱的對象(溫度較高的物體),其工作原理與制冷機相同,都是按照逆卡諾循環工作的、風冷熱泵相對于空氣源熱泵來說他的能力要低一點,他的進出水溫是5攝氏度左右(大部分公司的設置參數),而空氣源的進出水溫差能達到40攝氏度。
家用空調機組由蒸發器、壓縮機、冷凝器及膨脹裝置四大元件組成,其工作原理說明如下:
1、離開室內側蒸發器盤管的低壓低溫氣體冷媒(最佳溫度約在5~10度C;或0度C以上),進入壓縮機的回氣管,壓縮機轉動對冷媒作功,冷媒受到擠壓發生物理變化,使冷媒變成高壓高溫的冷媒氣體。
2、接著此高壓高溫的冷媒氣體進入室外側的冷凝器盤管,由風扇所帶動的室外溫度(35度C左右)的氣流進行冷卻,使冷媒從高壓高溫的氣態冷媒(就像水蒸氣冷卻下來后,變成水一樣的道理),變成高壓常溫的液體冷媒(壓力不變;溫度改變),此時冷凝管出口溫度約在35~45度C之間,最佳的溫度在40度C以下。
3、接著冷媒進入膨脹閥或毛細管,進行節流(或說限流),此處又用到了一個物理現象就是,氣體通過限流后,忽然到了一個相對較大的空間時(例如到了蒸發器內,相對毛細管的小管路小空間,蒸發器空間大多了),會產生降壓及瞬間降溫的特性,所以通過節流裝置的高壓常溫的液態冷媒變成低壓低溫的液態冷媒(約在10度C以下)。(此時冷媒來到此處是冷的,會產生凝結水滴,不冷的話,制冷效果一定會差)。
4、接著此低壓低溫的液態冷媒進入蒸發器內,與風扇帶動的室內環境溫度(約25度C以下)的氣流進行熱交換,10度C以下的液態冷媒在蒸發器內吸取25~27度C室內環境的空氣熱變成低壓低溫的氣體冷媒(此處靠的就是液體變氣體的潛熱作用,冷媒溫度基本上改變不大,溫度改變而沒改變狀態的的叫做顯熱,例如30度C的水加熱變成50度C的水,就是加了顯熱進水里),使室內環境空氣溫度降低,獲得冷氣。此時離開蒸發器的0~10度C的低壓低溫的氣體冷媒,回到壓縮機回氣口,再次被壓縮機擠壓排出成高壓高溫的氣體冷媒。
如此循環,這就是空調的工作原理,也稱為冷凍系統原理。
你好,1.制冷量相同,制熱量為熱泵制熱量+電制熱量(帶輔電時)
2..熱泵制熱時的耗電量+電制熱所耗電量(帶輔電時)
3. 因熱泵制熱時,熱取至室外空氣,故室外氣溫越低,制熱效率越低,在制熱一定時間后,還需停止制熱并化霜;因此,帶輔電機組適用于冬季制熱時間段內氣溫較低的地區,(一般室外氣溫在5度以下時,熱泵制熱效果就要打折了),在熱泵供熱不足時,利用電熱來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