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驟/方法
1
一是要看有“力”。這是一把方器茶壺最重要的直觀特征。為什么清代黃玉麟創作的“鋪砂斗方壺”,現代顧景舟創作的“僧帽壺”能被收藏家和行家青睞、追棒,就是因為它們看上去非常有力,似一位“年輕的小伙子”,線條有力、角度有力、銜接有力、虛實對比有力,作品厚重。
2
二是要看有“角”。所謂方器茶壺,就是用數學立體幾何概念來衡量的。比如潘持平老師創作的“磚方器”是用四片泥片鑲接而成,角度端莊,嵌接合理,是一件上乘之作。這里說的“角”,不僅是角度的意思,而是一個氣度,也就是上下左右,線面界定明顯,角度協調,對稱均稱。
3
三是要看有“粒”。紫砂方貨對泥料要求比較嚴格,通常以“拼紫”,“底漕清”等摻以碼數適當的砂粒為宜,燒成后讓砂粒在壺身上似隱似現,反而讓人感到老而不枯、新而為嫩、粗而不潤、嬌而不艷的混沌感覺,這就是方貨區別于一般其它種類紫砂壺的工藝特色。
4
四是要看有“度”。構思要合理,比例要得當,線條要流暢,虛實搭配要恰當,這與創作者的功力、對作品的見解有著非常重要的關系。制作的方器茶具不在乎有多少個面,有多少層,關鍵要有層次感和立體空間感。
5
五是要看有“潤”。方圓茶壺是由多個面嵌接而成的,在“公共邊”處理上,也要注重“方中寓圓”的藝術感受,把線條在交界處處理得圓潤些,使線條變化更富有特征。當然一件作品,也要根據造型特色和創作理念,不一定要牽強附會地找“圓”接點。
紫砂方器六步鑒定法
一看搜索,真紫砂方器的紋理清新、圓潤,視覺有亞光的效果,有眾多分布均勻的細小類似金屬光澤的顆粒(紫砂顆粒)。有的手工壺內壁,有從中心圓點向四周的放射狀線,屬于加工工藝過程中形成的。用普通陶土仿冒的紫砂壺色澤暗淡,而且很少有光彩,內壁也沒有放射狀線(這叫“推墻刮底”工藝)。正品紫砂壺除了壺底款,蓋款,還有把款的印章。
二摸,真紫砂壺摸上去的手感細膩但不打滑,假紫砂壺手感粗糙,或者打滑;例如普通陶土的手感粗糙,瓷器的手感初摸打滑,如果稍用力按壓摩擦就手感發澀。這是由于分子結構不同的表現。
三轉,轉動壺蓋,真紫砂壺的壺蓋轉動靈活流暢,并發出輕微“絲絲”或者“沙沙”的悅耳的聲音,陶土的假“紫砂方器”則發出沉悶的“哧啦哧啦”聲音。瓷器轉動的時候手感發澀。這些區別都和第二條所說的分子物理結構原因一樣。
四聽,用蓋子輕敲壺體,盡管有人不贊成這么做,但是這點非常有效。真紫砂壺敲擊的聲音清脆悅耳,聲音短暫,敲擊結束聲音立刻停止;普通陶土的假紫砂壺,敲擊聲音沉悶渾厚短暫;瓷器敲擊的聲音比紫砂的更加清脆有點像金屬撞擊的聲音,一般人不好區分。但是有一點非常明顯的區別就是,瓷器的聲音波長明顯,敲擊結束后,聲音仍然持續數毫秒,而真紫砂是立刻停止。
五證書,一般正品的紫砂壺都有制作者的手寫證書,證書通常為宣紙,毛筆書寫,書法俊秀,這是因為,書法是一個好的工藝師的必修課,好紫砂壺的增值更多體現在書法和繪畫的技藝上,加蓋印章。印章的落款與紫砂壺底的落款一致。
六試水,水澆在真紫砂壺上面,不會形成明顯的水珠,水是比較均勻的一片,然后沒多久就逐漸被紫砂吸收。這個與紫砂多孔的物理結構有關,紫砂具有2%的吸水性。但是水澆在陶土的假紫砂和瓷器上面,都是明顯隆起的水珠滯留,直到最后風干。
紫砂壺鑒別中對于方器和圓器的純手工制作有一樣的地方也有不一樣的地方,方器里面有泥凳紋,而且它的接片會存在圓器沒有的痕跡。這種痕跡在壺外表可能看不到,可是在壺里面也許不會去進行獨自的清理。在接片玉潔片的地方都會有一條縫的痕跡,若是模子制作,用力塞制痕跡會看不到或存在碰過的痕跡,圓器的底部接片也是這樣處理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