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盆景的方法:
(1)取材。制作微型盆景,一般選擇枝細葉小、上盆易活而且根干奇特、 花果艷麗、易造型的材料。常選用的有五針松、小葉羅漢松、真柏、黑松、瓜子黃楊、鳳尾竹、細葉冬青、六月雪、文竹、雀梅、南 天竹等。以上樹種可用扦插、播種和分株等法得到植物。為了快速成型,也可到山野挖取枸杞、錦雞兒、金豆、紫藤、鋪地蜈蚣、火棘等樹樁,挖出經藝術造型后即可栽入盆中。
怎樣制作微型盆景
(2)造型。微型盆景的制作要在細微中見功夫。要“意在筆先”,胸中備古 木之形。制作前要對各種樹木的姿態、習性等了如指掌。造型 要高度概括,按照樹干的特征,適當地作些畫龍點睛的加工, 使之疏密有致,層次分明。造型常用的方法有棕絲結扎法、鉛 絲纏繞法、折枝法、攀扎法及倒懸法等等。采用鉛絲纏繞法整 形較為簡便。一般樹木整形以在早春進行為宜。具體操作要根據枝干的粗細分別選用直徑合適的鉛絲纏繞枝干,再把枝 干彎成所需要的形態。用鉛絲纏繞時必須緊貼樹皮,疏密適度,繞的方向以和枝干直徑成45°角為宜,經過1~2年后樹干 基本定型,才可去掉鉛絲。對那些不必要的雜亂枝條,應截短 或除去。
(3)上盆。整形時要將樹木從泥盆中移栽到紫砂盆或 釉盆中。盆的形狀、大小、色澤須和樹體相配。一般情況下,高深筒盆,適合于懸崖式;橢圓或淺長方形盆,宜栽直干或斜干式;圓形盆可配置低矮盤曲植物;多角形淺盆,宜栽高干式。此 外,盆架也應與花盆形態色彩協調,融合成完整的藝術結構。 古人鑒賞盆栽藝術有“一樹二盆三花架”的名言。
(4)養護。微 型盆景的養護尤其需要周到細致。盆土宜經常保持濕潤,要見干見濕,或用盆浸法灌水。盛夏置于蔭處,用細孔噴壺往植株上噴水,保持濕潤環境。生長期間要薄肥勤施,一般每10天左右施一次。可用充分腐熟的豆餅水、蹄片水等。亦可施用全元素復合化肥,施肥方法最好也用盆浸法。
自制盆景花肥方法:
一、吃水果時削的果皮、廚房剩余的爛菜葉。您可以找個類似小桶、盆罐類的容器,把果皮、菜葉放進去,然后直接拌入三分之二的沙土,然后用塑料帶封嚴,夏天季節漚一個月左右即可成腐殖土,既可以直接栽花,也可以當花肥追施。
二、將吃剩下的畜骨、禽骨、魚骨等,放入水中浸泡一晝夜,洗去鹽分,放入高壓鍋蒸煮20分鐘后,取出搗碎即成骨粉。骨粉經腐熟后,摻入一半砂土,就成了營養完全的基肥。這些東西含磷豐富,對于觀花類植物來說,真是寶貝東西。但要注意的是,在制作花肥前,一定要用清水多浸泡幾次,去除這些東西里蘊含的鹽分及油。否則很容易引起土壤發霉。
三、泡茶剩的茶水、淘米水。這些用過的水里含有一定的氮、磷、鉀等營養成分,用來澆灌花木,能促使根系發達,枝繁葉茂。喝剩的茶水直接澆花不好,因為喝剩的茶未發酵,澆在花盆中發酵會燒傷花卉,另外茶水含堿量大,會改變土壤的PH值(大多數花卉都是中性或喜酸性土壤的)。把喝剩的茶水裝在密封的罐中,澆上硫酸亞鐵。如果沒有,可以放入食醋和橘子皮,這樣也能改變PH 值。充分發酵腐熟后就是很好的花肥了。希望有所幫助。
自制盆景
一、選料:復制盆景力求做到就景取材;自行設計的盆景則要力求做到就材取景,也就是說要充分利用天然圖景,有利于雕琢成形。二、雕琢:這是至關重要的一環。按照設計要求精工雕琢。還需注意對不同質地石料選用不同的雕琢工具。三、粘合:對雕琢后仍不理想的石塊,可用如意的小石塊粘合補缺。粘合原料,一般用黑、白水泥,可按需要加入不同色澤的顏料。為了防止粘合后吸水性不強,影響植物生長,粘合時可事先用細鐵絲通孔預留空隙。四、配盆:景盆選擇也十分考究。景盆購制要視樹景,石景大小不同造型選用合適景盆。如長方形、圓形、橢圓形、三角形等不同形狀的景盆。五、綴景襯托:盆景中的亭臺樓閣,小橋流水,都是在配盆以后點綴襯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