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晶的英文名稱為Rockcrystal,別名晶石、水晶石.1676年英國人George Ravenscroft發現水晶.
水晶是一種無色透明的大型石英結晶體礦物.它的主要化學成份是二氧化硅,跟普通砂子是“同出娘胎”的一種物質.當二氧化硅結晶完美時就是水晶;二氧化硅膠化脫水后就是瑪瑙;二氧化硅含水的膠體凝固后就成為蛋白石;二氧化硅晶粒小于幾微米時,就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巖.
結晶完美的水晶晶體屬六方晶系,常呈六棱柱狀,柱體為一頭尖或兩頭尖,多條長柱體連結在一塊,通稱晶族,美麗而壯觀.二氧化硅結晶不完整,形狀可謂是千姿百態.當你到海南水晶陳列館去瞧一瞧,可以大開眼界:除了常見的長柱狀外,還有似寶劍形,有的若板狀,有的如短柱形,有的像雙錐.有的小如手指,有的大如巨石;有的不足半兩,有的重達300多公斤.
1824年,一位叫弗里希.摩斯的奧地利礦物學家,從許多礦物中抽出10個品種,經過科學實驗測出它們的相對硬度,由此得出水晶硬度為摩氏7.盡管后來美國國家標準局使用、推廣更科學的諾普硬度測試器,但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珠寶商,仍習慣于摩氏硬度表.
結晶完好的水晶,常有好的平行脊的人字形斷口;在紫晶和熱處理的黃晶中,多呈不平坦到薄片狀破口.
水晶比重:2.56-2.66克/立方厘米.
這意味著一定體積水晶的重量,是相同體積水的重量的2.56-2.66倍.塊狀變種水晶密度可能稍高些.
水晶條痕:無色.
條痕,通常說的顏色,是人眼對一定波長的光線感覺的結果.
水晶透明度與透過它的光的質與量有關.透明標準為:光線透明過厚度為1厘米以上的水晶碎片或薄片時,可以清晰地看到映出的圖像.如是底像不夠清楚,僅見輪廓,那便中半透明.
水晶光澤:玻璃光澤.無論在拋光面上還是在破口都是如此.
光澤,指寶石表面對光線反射的一種光學性質.水晶既不像星光藍寶石和星光寶石那樣反射出綺麗的星光形條紋,又不像月光石那樣發出淡藍色波形光彩,更不像乘歐泊石那樣閃爍著五顏六色.
觀察水晶的光澤,可用手握著它,以燈光或窗戶投進來的光線看表面反射,透明水晶亮度與光澤強弱有關.
水晶折射率:1.544-1.553,幾乎不超出此范圍.
折射率,是當光由空氣中透入寶石晶體,并產生折射現象,其入射角正弦與折射角正弦之比值.
水晶重折射率:0.009(最大),此值非常穩定.
水晶光性特征:一軸晶正光性.
水晶色散:0.013.
色散是說寶石的折射率隨照明光的不同而有一定的變化.例如鉆石對紅光折射為2.405;對綠光為2.427;紫光為2.449.
水晶熔點為1713攝氏度.其受熱易碎的特性,是在實驗時發現的.將水晶放在噴焰器的烈焰燃烤,除非有很好的保護,且慢慢冷卻,否則晶體容易碎裂.這一脾性,古人已摸透.博物要覽>提醒道:“凡用水晶器物,不可用熱湯滾水注之,即粉裂如擊破者.”
水晶另一脾性就是怕堿不怕酸(氫氟酸除外),這是由于氧化硅特性所決定的.
像瑪瑙一類寶石,當受熱、摩擦、吹氣或受打擊時,往往散發一種特殊氣味,使人聯想到大蒜、馬肉、蘿卜、松香味兒,然而,水晶在上述情況下,絕無異味的.
水晶是一種無色透明的大型石英結晶體礦物.,二氧化硅結晶完美時就是水晶;二氧化硅膠化脫水后就是瑪瑙;二氧化硅含水的膠體凝固后就成為蛋白石;二氧化硅晶粒小于幾微米時,就組成玉髓、燧石、次生石英巖.
你好,天然水晶或水晶石從另一個角度說,完全是大自然的產物,它生于地下,個別石英水晶的形成過程需要上億年的時間。水晶生長在地殼深處,通常都要經歷火山和地震。在形成過程中凝結了巨大的熱量和力量,然后由“種子”水晶將其釋放出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