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熱發電是地熱利用的最重要方式。高溫地熱流體應首先應用于發電。
2、地熱發電和火力發電的原理是一樣的,都是利用蒸汽的熱能在汽輪機中轉變為機械能,然后帶動發電機發電。所不同的是,地熱發電不象火力發電那樣要備有龐大的鍋爐,也不需要消耗燃料,它所用的能源就是地熱能。
3、地熱發電的過程,就是把地下熱能首先轉變為機械能,然后再把機械能轉變為電能的過程。要利用地下熱能,首先需要有“載熱體”把地下的熱能帶到地面上來。
4、目前能夠被地熱電站利用的載熱體,主要是地下的天然蒸汽和熱水。
5、按照載熱體類型、溫度、壓力和其它特性的不同,可把地熱發電的方式劃分為蒸汽型地熱發電和熱水型地熱發電兩大類。
地熱發電
地熱發電,實際上是用蒸汽動力發電。通過打井找到正在上噴的天然熱水流。由于水是從1~4公里的地下深處上來的,所以水是處在高壓下。一眼底部直徑 25厘米的井每小時可生產20~80萬公斤的地熱水與蒸汽。由于水溫的不同,5~10眼井產出的蒸汽可使一個發電裝置生產出55兆瓦的電。
這種發電裝置有兩類:汽輪機發電和二元發電裝置。為了供給一臺汽輪發電機蒸汽,抽出的地熱水(帶壓)在稱為閃蒸罐容器的表面釋放出來,一部分水(約占 35%,取決于它的溫度)閃蒸(沸騰)為蒸汽,進入汽輪發動機進而帶動一臺發電機。渦輪的排氣用傳統冷卻塔冷卻。閃蒸罐內剩余的水在沸騰階段之后又注入熱庫邊緣的地下,它有助于維持熱庫的壓力并補充對流的水熱系統。
在二元發電裝置中,不是將熱水閃蒸為蒸汽,而是送至一臺熱交換器,用以加熱工作介質,后者通常是有機化合物,如異丁烷或異戊烷。工作介質被氣化,用氣化后的蒸汽驅動渦輪發動機,進而帶動發電機。在離開渦輪后工作介質冷凝為液體,流回熱交換器再次被氣化。地熱流體通過噴射井又回到地下,這一點與汽輪發電機中的情況很相似。由于在二元地熱發電裝置中所用的工作介質是在比水低的溫度下蒸發的,所以它的發電效率比汽輪發電機高。
這兩類發電裝置各有其優點。汽輪發電機制造和運行都不太貴,但為了在高效率下操作,它要求水溫在180~200℃以上。二元發電裝置制造和運行費用較高,但它可用100℃或更低溫的水發電。目前世界上多數正在運行的地熱發電裝置屬于汽輪機型,但二元發電裝置越來越普及。
是由地殼抽取的天然熱能,這種能量來自地球內部的熔巖,并以熱力形式存在,是引致火山爆發及地震的能量。地球內部的溫度高達7000℃,而在80至100公英里的深度處,溫度會降至650至1200℃。透過地下水的流動和熔巖涌至離地面1至5公里的地殼,熱力得以被轉送至較接近地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