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樓到三樓,人們通常生活在樹冠下,離地面很近,常常能傾聽到樹枝敲打窗戶---要說心理上舒適,這里是最好的:同外部世界保持現實聯系,不用朝下瞧人。
但接近地面的生活也有不足:空氣循環減緩、空氣換氣受阻、陰影和濕度增大、污染也比較嚴重。因為汽車和柏油馬路使空氣中飽含甲醛、一氧化碳、氮……至少遠離汽車路干線200米才算安全。
一般人認為,三樓是最理想的,而恰恰正是這里集結大量有害物質。五樓的有害物質就少得多,因為它們開始下沉或水平方向消散。
那么,是不是越高越好呢?高層空氣清新、噪聲也少、景色也很優美。但是,城建生態學家卻認為,居住樓層不要超過六樓。因為高層的空氣并不像想象的那么新鮮,大大小小的煙囪幾乎包圍城市,30米以上難免集結起有害物質。
心理學家和生態學家認為,如果想讓孩子健康成長,就不要住在六樓以上的樓層,窗外的環境十分重要。身居高層,整天面對的是磚墻,能引起孩子對自己和對世界的不由自主的敵意。
理想住宅的標準是:房子不超過六樓,自然景色優美,一邊是公園,另一邊是秀水。樹和水都是極好的過濾器,不讓塵土通過。如果是高層的話12層以上。理由:一般7層以下視野不是很好,7到12層左右是懸浮污染物比較集中的“污染層”,12層以上一般沒有遮擋,視野也好,空氣潔凈度一般也比較好
高層居民的另一個無形的敵人是電磁輻射。鋼筋混凝土結構迫使來自電器設備的電波沿著房子循環,相當一部分是往上走,直至頂層。所以,高層居民經常頭疼或心情不好。
居住在一樓的人常受噪聲干擾。事實上,住在二十樓也難避免噪聲。聲音通常以最短的路線傳播,但有時高層同樣聽見汽車干線上的嘈雜聲。原來,聲波的路線跟樹木和建筑物的多少有關。有時,聲音無法到達高層的窗戶,就自由地往上走。這個因素在選擇住宅時也是不容忽視的。
如果家有老人,那就選5-10層差不多.方便老人上樓下樓,如果有什么緊急的情況下去也很快.如果是在東北,這樣最合適,因為取暖供熱低處最熱,流上去逐漸涼,交了暖氣費要吃虧.最后不要選1-2樓和樓頂部分.缺點很多,有的地方樓1-2樓是店鋪,飯店,噪音大,有煙.有的還面對馬路,也會有噪音.沒有陽光的話就陰暗潮濕,特別是飯店,有很多耗子蟑螂潮蟲都會爬上來.這樣就熱鬧了.樓頂的,有地方存在質量問題下雨漏水,夏天艷陽高照很悶熱.附近還有電梯電動機,噪音也很大
你好,我覺得還是要看個人家庭的情況來決定。如果家里邊有老人的話可以考慮一下1~2層樓,因為一般的6層小高層是沒有電梯設備的,當然除了個別例外,1~2層樓方便老人的上下活動,但是要注意到一點的是1樓也許會比較潮濕,周圍都是小高層的話那么光線應該不是問題,住1~2要考慮到周圍的建筑有沒有遮擋到自己樓層的光線,光線是非常重要的。3~4樓其實也不錯,3、4樓不會容易受潮,而且高度比較適中,而且最重要的一點是3、4樓不會輕易遭受到浸水的情況,常言道:金3銀4,3、4樓可以好好的考慮一下。5~6樓一般都有一個露臺,高度合適,視野好,通透好,無遮擋,露臺受到大多人的喜歡,但是5、6樓最容易遭受樓頂漏水的痛苦,而且夏季受到太陽的直射溫度會更加高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