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裱國畫傳統(tǒng)的方式大體上分三個步驟:托畫、鑲邊、覆背、裝桿。
一、托畫:托畫就是在原作(行話叫“畫心”)的背部托上一張宣紙。托畫前先要用口水在畫中不重要的地方試下墨,看是新墨畫的,還是宿墨。如果是新墨就按正常的方法來托,如果是宿墨,就采取“飛托”的方式。
正常的托法是,把畫心背面朝上放在臺子上,先用水噴濕,讓紙“伸伸腰”,然后刷上稀漿糊……,再將一張空白的宣紙粘在上面。具體的不能寫得太細(xì),否則得寫一本書出來。呵呵~~
畫托好后要“上墻”,使之平復(fù)。干后取下,然后“裁方”。
二、鑲邊:裁好后的畫心要“養(yǎng)局”,然后鑲邊,將托好的綾(以前也有人用仿綾紙)鑲在畫的四周,先鑲兩邊,再鑲天地頭。關(guān)于“開綾”、“托綾”就不贅言了。
三、覆背:在鑲好的畫背面再托一層背紙,背紙也要先托好,也可以直接用夾宣代替。方法同托畫。
四、裝天地桿:天桿為方,地桿為圓,裝好后在天桿兩頭略向中心的地方,對稱地裝上“孔”將“驚燕帶”穿好。地桿兩頭要留出裝軸頭的長度,稍削細(xì)一點,然后在露出的兩端上涂上白乳膠,裝上軸頭。
到專門裱框的地方,看你選擇什么材質(zhì)的,大概幾十元一米
我的最簡單的方法,材料:大號的羊毛刷兩把(視畫幅大小而定)、硬刷一把(如果沒有,用羊毛刷也可以)、普通糨糊一瓶,大盤子一個、報紙若干張、臺面光滑的桌子一張、水桶一個、清水、宣紙或夾宣,鉛畫紙也可、美工刀一把、一面光滑的墻或一塊豎立的板。 步驟: 1、把作品背面向上平攤在桌子上。 2、用刷子浸水往作品背面刷,注意別太用力,別太干,把作品刷平即可。 3、用報紙攤在作品上,把水吸去。 4、用水稀釋糨糊,不要太稠,也不要太稀。和粥差不多,能流動。 5、用另外的羊毛刷把稀釋過的糨糊均勻的涂在作品背面,別涂太多,一定要涂均勻。然后把作品周圍的臺子上多出來的糨糊檫干凈。 6、取一張四周比作品都寬大約2厘米的宣紙,左手從一邊開始放宣紙,右手拿刷子(要干的刷子)來回的刷并慢慢的放宣紙繼續(xù)刷,直到宣紙完全貼牢作品。{舉個例子:我們放宣紙的時候是用左手拿著宣紙慢慢放,那么右手就上下的來回刷,并不斷的往左移。(這一步驟比較難,剛開始往往會蓋了一邊,另一邊沒蓋牢,可以用稍微大點的紙實驗,熟練了以后就好了。還有右手拿刷子刷的時候盡量別拿起來,上下來回刷并往左移,別忘了左手慢慢的放下宣紙,還有右手別移的太快,否則容易刷破沒放下來的宣紙)} 刷好后可以蓋上一層報紙繼續(xù)刷,直到?jīng)]有氣泡為止。 7、這時候在多出來的2厘米的地方刷上糨糊,再另外準(zhǔn)備兩條寬5厘米長10厘米左右的宣紙,蓋在作品一邊的1/3處,這叫“煙囪”是讓作品背面保持透氣。最后用小刀之類的東西挑開宣紙是一角,慢慢掀起。注意作品要貼在宣紙上。(有可能作品還會貼在桌子上,這就需要我們小心的掀開宣紙一角,查看作品有沒有跟上來,如果沒有跟上來,用小刀輕輕一撥就可以了。) 8、最后拿起裱好的作品,作品正面朝向自己,走到一面光滑的墻(板)旁邊,離的越近越好,吹口氣,就貼上墻了,用干的刷子在作品上豎刷一筆,橫刷一筆,畫米字型即可,最后把作品周圍的2厘米往外面刷。這樣一副畫基本就平了。 9、若干天后,等畫干了用小刀把墻上的畫割下來就好了,裁剪完畢,裱畫也結(jié)束了。如果想要美觀,自己貼一下也簡單的。 建議多練習(xí)幾遍,別看我寫了這么多,真的上手了很快的,我在大學(xué)時看了老師裱了一遍,就全記下來了。 雖然簡單,但很實用,比如要參加小規(guī)模的展覽等等。 其實嚴(yán)格的來說只能算“拓”,不過對于我們“一個外行自己在家如何簡捷的裱糊字畫”來說是夠用了。裱畫店裱一次要40來塊呢。
一色裱:就是裱畫鑲料用一種顏色的。這要根據(jù)畫芯的長短畫畫幅長短的比例而定,一般鑲料長不超過畫芯長的,用一色裝裱就可以了,如一張三尺長的畫芯,加三尺長鑲料,裱成六尺長幅式的立軸,只用一色即可,在鑲料色彩的運用上,以突出畫芯的畫意為目的,不能用強(qiáng)烈的對比色,要使其美觀,大方為原則。
二色裱:二色裱是在貢四周用上適色鑲上,其余不夠的長度再采用深色較為隱重的鑲料,接湊于天地頭裱成需要的長度。如畫芯長是二尺,要想裱成六尺左右的長度,就需加四尺鑲料,這樣只用一色,則鑲料長于畫芯的一倍,在配色上有喧賓廳主的副作用。同時也顯得單調(diào)。這樣就可裱成二色。即圈的上下、另加天地。
三色裱:三色裱,是圈與天地之間加隔界。其邊的寬度可隨畫幅的大小而定,或三寸,或二寸,或一寸五分不等。圈的顏色應(yīng)淺些,天、地頭應(yīng)深些,隔界不深不淺起過度作用。這樣裱的畫,色彩為協(xié)調(diào)。并有溫文、柔和、肅穆的情趣。但圈、隔界、天地的顏色不要過分相近,應(yīng)有節(jié)奏感。切忌,圈職業(yè)病色深,而天地色淺,這樣會使讀者感到空曠。
裝裱國畫傳統(tǒng)的方式大體上分三個步驟:托畫、鑲邊、覆背、裝桿。
一、托畫:托畫就是在原作(行話叫“畫心”)的背部托上一張宣紙。托畫前先要用口水在畫中不重要的地方試下墨,看是新墨畫的,還是宿墨。如果是新墨就按正常的方法來托,如果是宿墨,就采取“飛托”的方式。
正常的托法是,把畫心背面朝上放在臺子上,先用水噴濕,讓紙“伸伸腰”,然后刷上稀漿糊……,再將一張空白的宣紙粘在上面。具體的不能寫得太細(xì),否則得寫一本書出來。呵呵~~
畫托好后要“上墻”,使之平復(fù)。干后取下,然后“裁方”。
二、鑲邊:裁好后的畫心要“養(yǎng)局”,然后鑲邊,將托好的綾(以前也有人用仿綾紙)鑲在畫的四周,先鑲兩邊,再鑲天地頭。關(guān)于“開綾”、“托綾”就不贅言了。
三、覆背:在鑲好的畫背面再托一層背紙,背紙也要先托好,也可以直接用夾宣代替。方法同托畫。
四、裝天地桿:天桿為方,地桿為圓,裝好后在天桿兩頭略向中心的地方,對稱地裝上“孔”將“驚燕帶”穿好。地桿兩頭要留出裝軸頭的長度,稍削細(xì)一點,然后在露出的兩端上涂上白乳膠,裝上軸頭。
一幅畫就裝裱完成了。
希望幫助到您!
1、精致的裝裱工藝不僅可以使字畫得到更好的保護(hù),同時也能起到烘托字畫,突出神韻的作用。書畫裝裱的步驟一般是先用紙托裱在繪畫作品的背后,再用絞、絹、紙等鑲邊,然后安裝軸桿成卷軸或者裝框條成鏡框。傳統(tǒng)的裝裱是多種多樣的,但其成品按形制可分為掛軸,手卷,冊頁三大類。原裱的繪畫不論畫心的大小、形狀、及裱后的用途,都只有托裱畫心、鑲覆、砑裝三個步驟。
2、工具/原料
宣紙、漿糊、尺子、鬃刷、背板、絹或者綾、軸或框條等
3、方法步驟:
第一步:觀察字畫。
揣摩原作的氣度,以利于更好地選擇裝裱材料烘托原作氣質(zhì)。
第二步:托裱畫心。
1).將畫心反鋪在干凈的畫案上,用噴壺在畫心背面均勻噴灑水花;
2.)待畫心潮潤且平整得貼附在畫案上時,用排筆在畫心背面均勻刷漿;
3.)一手持特制的裝裱棕刷,一手持略大于畫心的托紙,對齊一邊,用棕刷自上而下排掃托紙,逐漸使整張托紙平整貼附于畫心背面;
4.)用手指在托紙邊緣均勻抹上漿糊;
5.)待畫心略干后,輕輕揭起,轉(zhuǎn)貼至掙墻晾干。
第三步:鑲條。
1).待畫心干透,用裁刀將其從墻面取下,裁去托紙不整齊的邊角部分;
2).在畫心四角均勻抹漿,鑲上助條;
3).在助條邊緣抹漿,鑲上邊條。
第四步:覆背。
在已鑲條的畫作后重復(fù)第二個步驟。
第五步:裝框。
已制成的畫作如需裝框則在畫作干透后進(jìn)行平整,鑲裝畫框;如做成卷軸,則應(yīng)在畫作上下裝上天桿和地桿,并牽上掛繩,拴入絳色絲帶。
4、注意事項:
一般的裝裱能夠收藏的是手工的,漿糊的質(zhì)量也是收藏時間的保證。裱畫的糨糊不同于普通的糨糊,不僅黏稠度和透明度有所差別,并且在熬制時還要加入一些防治蠹蟲的配料
裝裱國畫傳統(tǒng)的方式大體上分三個步驟:托畫、鑲邊、覆背、裝桿。
一、托畫:托畫就是在原作(行話叫“畫心”)的背部托上一張宣紙。托畫前先要用口水在畫中不重要的地方試下墨,看是新墨畫的,還是宿墨。如果是新墨就按正常的方法來托,如果是宿墨,就采取“飛托”的方式。
正常的托法是,把畫心背面朝上放在臺子上,先用水噴濕,讓紙“伸伸腰”,然后刷上稀漿糊……,再將一張空白的宣紙粘在上面。具體的不能寫得太細(xì),否則得寫一本書出來。呵呵~~
畫托好后要“上墻”,使之平復(fù)。干后取下,然后“裁方”。
二、鑲邊:裁好后的畫心要“養(yǎng)局”,然后鑲邊,將托好的綾(以前也有人用仿綾紙)鑲在畫的四周,先鑲兩邊,再鑲天地頭。關(guān)于“開綾”、“托綾”就不贅言了。
三、覆背:在鑲好的畫背面再托一層背紙,背紙也要先托好,也可以直接用夾宣代替。方法同托畫。
四、裝天地桿:天桿為方,地桿為圓,裝好后在天桿兩頭略向中心的地方,對稱地裝上“孔”將“驚燕帶”穿好。地桿兩頭要留出裝軸頭的長度,稍削細(xì)一點,然后在露出的兩端上涂上白乳膠,裝上軸頭。
一幅畫就裝裱完成了。
現(xiàn)在市場大部分都是機(jī)器裝裱的,時間比較短,裝裱的質(zhì)量好,但是以后不能揭裱了。手工裱的可以揭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