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調的工作模式不同,所實現的空調效果不同。
中央空調制冷模式運行時,風機電機驅動室內空氣循環流經室內機換熱器,空氣和換熱器中流動的低溫低壓制冷劑進行熱量交換從而實現房間內空氣溫度降低;制冷模式下中央空調的壓縮機、室外風機電機等關鍵部件是處于工作狀態的,中央空調此時單位時間內的耗電量較大。
而中央空調的送風模式時壓縮機、室外風機電機是不工作的,或者是室內機換熱器中沒有低溫的制冷劑或冷媒水流動,只是室內機里面的風機電機在工作,處于“吹風”的狀態,其所起到的作用與普通風扇無異。此時中央空調整體的耗電量會變得很低。
空調所說的“通風”實際上就是“送風”、“吹風”的意思;正常情況下不建議使用空調的送風模式,更應換用風扇,除非確實有必要開送風模式。
空氣能制冷與普通電制冷空調,都一樣是要使用【電】才能制冷。
之所以稱為空氣能,只要是指以空調制冷的原理;利用【電】帶動壓縮機從空氣中獲得【熱能】的過程中,會有【冷】的產生,將【冷】拿來應用,所以被稱為空氣能制冷。
空調制冷原理解說如下:
1、離開室內側蒸發器盤管的低壓低溫氣體冷媒(最佳溫度約在5~10度;或0度以上),進入壓縮機的回氣管,壓縮機受到引擎帶動,對冷媒作功,冷媒受到擠壓發生物理變化,使冷媒變成高壓高溫的冷媒氣體(R410a冷媒約在70幾度左右)。
2、接著此高壓高溫的冷媒氣體進入室外側的冷凝器盤管,由風扇所帶動的室外溫度(35度左右)的氣流進行冷卻,使冷媒從高壓高溫的氣態冷媒(就像水蒸氣冷卻下來后,變成水一樣的道理),變成高壓常溫的液體冷媒(壓力不變;溫度改變),此時冷凝管出口溫度約在35~45度之間,最佳的溫度在40度以下。
3、接著冷媒進入膨脹閥或毛細管,進行節流(或說限流),此處又用到了一個物理現象就是,氣體通過限流后,忽然到了一個相對較大的空間時(例如到了蒸發器內,相對毛細管的小管路小空間,蒸發器空間大多了),會產生降壓及瞬間降溫的特性,所以通過節流裝置的高壓常溫的液態冷媒變成低壓低溫的液態冷媒(約在10度以下)。(此時冷媒來到此處是冷的,會產生凝結水滴,不冷的話,制冷效果一定會差)。
制冷從本質上講就是讓空氣中分子運動減慢,形象點說就是讓空氣冷卻。家用空調的制冷系統由4個基本部分即壓縮機、冷凝器、節流部件、蒸發器組成。
由銅管將四大件按一定順序連接成一個封閉系統,系統內充注一定量的制冷劑。制冷時,壓縮機吸入來自蒸發器的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氣體壓縮成高溫高壓的氟里昂氣體,然后流經熱力膨脹閥(毛細管),節流成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汽液兩相物體,然后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液體在蒸發器中吸收來自室內空氣的熱量,成為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氣體,低溫低壓的氟里昂氣體又被壓縮機吸人。
室內空氣經過蒸發器后,釋放了熱量,空氣溫度下降。如此壓縮-----冷凝----節流----蒸發反復循環,制冷劑不斷帶走室內空氣的熱量,從而降低了房間的溫度。你聽到的呼呼聲音就是風機的聲音。
通風就是加速要求區域的風的流動頻率,對于室內來說,加強了換氣,使室內空氣品質達到一定的改善。
通風不能達到制冷的效果,只能起到交換空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