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式風格更多利用了后現代手法,把傳統的結構形式通過重新設計組合以另一種民族特色的標志符號出現。新中式風格并不是元素的堆砌,而是通過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提煉,將現代元素與傳統元素相結合,以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來打造富有傳統韻味的空間,讓傳統藝術在當今社會得以體現。新中式風格在設計上繼承了唐代、明清時期理念的精華,將其中的經典元素提煉并加以豐富,同時摒棄原有空間布局中等級、尊卑等封建思想,給傳統居住文化注入了新的氣息。
心中式的特點有很多,一般在中年層次的客戶選擇的比較多,它最主要的特征有:中國字畫,和紅木,這是中式風格中所要必備的元素!
以木結構體系為主
木結構體系的優點很多:如維護結構與支撐結構相分離,抗震性能較高;取材方便,
施工速度快等等。同時木結構也有很多缺點:易遭受火災,白蟻侵蝕,雨水腐蝕,相比磚石建筑維持時間不長;成材的木料由于施工量的增加而緊缺;梁架體系較難實現復雜的建筑空間等。不過,中國古代建筑中也有少量磚石建筑,如《史記索隱》中稱:“石室金匱,皆為國家藏書之處。”;如《水經注》中有多處記載,《渭水篇》:“磻溪旁有一石室,蓋太公所居也”。磚石結構多用于塔式建筑。
采用構架制的結構原理
中國木結構體系歷來采用構架制的結構原理:以四根立柱,上加橫梁、豎枋而構成“間”,一般建筑由奇數間構成,如3,5,7,9間。開間越多,等級越高,紫禁城太和殿為11開間,是現存最高等級的木構古建筑。立面上劃分三個部分:臺基、屋身、屋頂。其中官式建筑屋頂體型碩大、出挑深遠是建筑造型中最重要的部分。屋頂的形式按照等級分為:單坡、平頂、硬山、懸山、廡殿、歇山、卷棚、攢尖、重檐、盔頂等多種制式,又以重檐廡殿為最高等級。
斗栱
斗栱是中國木架建結構中的關鍵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懸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特異的外部輪廓
多層臺基,色彩鮮艷的曲線坡面屋頂,院落式的建筑群,展現廣闊空間。兩千多年前漢墓磚畫上已經有院落建筑的表現,及至明清最宏大的建筑群——紫禁城,也采用的復雜的圍合形式。
在建筑思想上,中國古建筑體現了明確的禮制思想,注重等級體現:形制、色彩、規模、結構、部件等都有嚴格規定,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建筑形態,但是也同時限制了建筑的發展。同時,天人合一思想同樣體現在中國古建筑的發展過程中,促進了建筑與自然的互相協調與融合。注重建筑,城市選址;建造時因地制宜,依山就勢,園林體現尤其明顯,強調風水。
古代建筑,雕梁畫棟,墻壁亦往往作圖畫。戰國時期畫事頗盛;漢時宮室,亦多有畫人物故事,善惡畢背,以昭鑒戒;后世所畫則多山水。
中國有很多著名的建筑著作,其中城市著作有《考工記》,建筑條例著作有宋代李誡《營造法式》、清代《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園林著作有《園冶》。著名的匠人有隋朝的宇文愷、宋朝李誡、明朝蒯祥、清朝樣式雷。
新中式風格誕生于中國傳統文化復興的新時期,伴隨著國力增強,民族意識逐漸復蘇,人們開始從紛亂的“摹仿”和“拷貝”中整理出頭緒。在探尋中國設計界的本土意識之初,逐漸成熟的新一代設計隊伍和消費市場孕育出含蓄秀美的新中式風格。在中國文化風靡全球的現今時代,中式元素與現代材質的巧妙兼柔,明清家具、窗欞、布藝床品相互輝映,再現了移步變景的精妙小品。繼承明清時期家居理念的精華,將其中的經典元素提煉并加以豐富,同時改變原有空間布局中等級、尊卑等封建思想,給傳統家居文化注入了新的氣息。
中式風格要點:中國風的構成主要體現在傳統家具(多為明清家具為主)、裝飾品及黑、紅為主的裝飾色彩上。室內多采用對稱式的布局方式,格調高雅,造型簡樸優美,色彩濃重而成熟。中國傳統室內陳設包括字畫、匾幅、掛屏、盆景、瓷器、古玩、屏風、博古架等,追求一種修身養性的生活境界。中國傳統室內裝飾藝術的特點是總體布局對稱均衡,端正穩健,而在裝飾細節上崇尚自然情趣,花鳥、魚蟲等精雕細琢,富于變化,充分體現出中國傳統美學精神。
中式風格適合人群:性格沉穩、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人。
現代中式風格更多地利用了后現代手法,墻上掛一幅中國山水畫等傳統的書房里自然少不了書柜、書案以及文房四寶。 中式風格的客廳具有內蘊的風格,為了舒服,中式的環境中也常常用到沙發,但顏色仍然體現著中式的古樸。
中式風格這種表現使整個空間,傳統中透著現代,現代中揉著古典。這樣就以一種東方人的“留白”美學觀念控制的節奏,顯出大家風范,其墻壁上的字畫無論數量還是內容都不在多,而在于所營造意境。
以前中國追求對稱美、意境美、九宮格等等,現代布局取其精華與西方黃金分割點進行融合,與現代人們的審美取向融合形成了現代中式風格布局。布局上中國人很講究風水,在細節上會很講究,中式風格設計把理念參透其中,在布局合理舒適同時感受安家樂業,怡人自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