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夷巖茶“雀舌”
武夷巖茶“雀舌”,因葉片長得像小鳥的舌頭而得名。目前,“雀舌”只在武夷山各個品種園中試種,還沒有形成批量生產。
2.武夷巖茶金毛猴
武夷巖茶金毛猴原產于馬頭巖一帶,現有批量生產,金毛猴在巖茶中有獨特的香氣。金毛猴葉片的鋸齒較深,特點明顯。
3.武夷巖茶“佛手”
武夷巖茶“佛手”,葉大長得像仙人的手掌,故稱為“佛手”,武夷山茶人也稱之為雪梨。原生長在樟堂澗一帶,經過武夷茶人的培育,“佛手”也有少量生產。 武夷巖茶“不知春” 武夷山采茶季節,在每年的4月底至5月中上旬。相傳很早以前,當茶農在斗茶時(6月初),慧苑坑有一小片茶樹才發出新芽,人們都說春天過去了這茶怎么才發芽,就稱它為 “不知春”。 “不知春”是目前武夷巖茶香氣最佳的品種之一,它集各大茗樅之香氣,又有水仙的厚重。現武夷山只有小批量生產。
4.武夷巖茶水金龜
武夷巖茶水金龜樹皮呈灰白色,枝條略彎曲,葉長圓形,翠綠色,有光澤,品質極佳。 水金龜揚名于清末,其產權的歸屬,在歷史上還有一段趣話,也因此,水金龜身價更為不凡。據說,水金龜茶樹原產于天心巖杜葛寨下。一日大雨傾盆如注,致使峰頂茶園邊岸坍塌,茶樹被水沖至牛欄坑頭之半巖石凹處。蘭谷巖主就勢鑿石設階,砌筑石圍,壅土以蓄之,并命名為水金龜。1919年至1920年,磊石寺與天心寺為水金龜的產權歸屬費金數千。后經公堂判定,認為茶樹非被人盜竊,系天然造成,判歸蘭谷所有,足見此樹的名貴。
5.武夷名樅鐵羅漢
鐵羅漢為武夷最早的名樅,清代郭柏蒼《閩產錄并》載:“鐵羅漢為武夷宋樹名,葉長。”其成名較早。 鐵羅漢的原產地說的較多的是武夷山慧苑 巖的內鬼洞中(亦稱蜂窠坑)。鐵羅漢根植于長僅丈許的狹窄的隙地間,兩邊崖壁高聳,邊上有小澗水流以滋潤。鐵羅漢樹較高,生長茂盛,葉長而大,葉色細嫩光亮。經無性繁殖,生長良好,品質極佳。 據歷史上相傳,惠安的施集泉茶店(1781年)經營武夷巖茶以“鐵羅漢”最為名貴,有治病的奇效。1890年和1931年前后惠安縣曾發生兩次時疫,病人飲用施集泉經營的武夷巖茶鐵羅漢后,大部分人得以治愈。
6.武夷名樅“半天腰”
“半天腰”,武夷五大名樅之一,原產于九龍窠三花峰的半山腰。原名半天鷂,其名來源于明朝永樂年間。據說天心永樂禪寺方丈,一日偶得一夢,夢見一只潔白的鷂,嘴里含著 一顆閃光的寶石被一只巨鷹緊追不舍后將寶石落在三花峰的半山腰上。為了證實夢的靈驗,方丈派了一位小和尚登峰尋找。小和尚從蓑衣峰旁翻越直至三花峰頂,而后用繩索費盡周折,到了三花峰的半山腰尋找寶石。“工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一塊突起的峭壁上發現一顆綠色的茶籽,茶籽已開始吐芽長根,小和尚小心翼翼地拾起,帶回廟中,交給方丈。方丈將茶籽親自培埴,待長到尺余高,仍由小和尚將其移栽上去。因為方丈認為此茶籽系鷂鳥所賜于三花峰的半山腰,不可強占,又似半天空中的一株茶,所以命名為“半天鷂”。由于“鷂”與“腰”同音,又因為生長在半山腰上,久而久之就成了“半天腰”。 為了發展武夷珍貴名樅,上世紀七十年代初,茶科所科研人員,深入實地,將其茶樹采用無性繁殖于茶科所的品種園內,現該茶已有所發展。半天腰屬灌木型,葉片呈橢圓狀,葉色澤深綠光滑,鋸齒較淺,成品茶香氣濃郁、高長、滋味甜醇。
武夷巖茶的種類按等級分主要分為四個等級,包括正巖茶、半巖茶、洲茶、外山茶。正巖茶當然是最好的茶葉,是指的武夷山中心地帶生長的茶葉。而半巖茶武夷山邊緣地帶所產的茶葉,由于環境不及武夷山中部,品質自然要差一些。洲茶指的就是靠近武夷山的地方所種出來的茶葉了,它的質量等級當然比不上正巖茶。外山茶指的就是武夷山以外的山脈種植出來的茶葉,品質最次,不過如果當年氣候適宜,也有品質比較好的外山茶。
武夷山茶葉種類有:大紅袍 ,無性系。灌木型,小葉類,晚生種。
茶樹形狀呈灌木型,樹冠半開展,高1.50米左右,主干尚粗大,直徑達5.5厘米,樹皮暗灰色;分枝尚密。芽葉特征明顯,葉稍向上斜生,葉長5.3厘米,寬2.8厘米,長寬比為1.9;葉近闊橢圓形,尖端鈍略下垂,葉緣略向面翻;色深綠、光亮;肉稍厚、質脆;葉緣鋸齒淺而明顯,有20-25對;側脈細而明顯,有5-7對。芽葉生育力較強,發芽較密,持嫩性較強。嫩芽梢尚壯,芽葉紫紅色,茸毛尚多,節間短。春茶適采期5月上旬末至中旬初。春茶一芽二葉干樣約含氨基酸3.3%、茶多酚24.8%、兒芽素總量18.2%、咖啡堿4.2%。花冠直徑3.5cm,多為6瓣。花柱3裂。萌芽開采期尚遲;抗寒性與抗旱性強,扦插繁殖力強,成活率較高。產量不高。栽培上宜選擇與原產地相同或相類似的上好巖山茶地種植,施用有機肥,適時深翻、客土,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