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的還是要進行合理的養殖就是可以的,大家還是覺得不錯的
培養土一定要排水良好,最好使用有機質含量較多的土壤。盆栽可用腐殖土或泥炭土加1/3的河沙或珍珠巖加少量基肥配制成培養土。栽時要埋得稍深些,以利新芽更施肥
尾葵對家居環境的作用散尾葵不僅有吸收家居有害氣體的作用,而且對家居風水也有一定的作用。是深受歡迎的棕櫚科植物。
散尾葵喜歡陽光充足,但不要暴曬,以免灼傷葉片;也耐半蔭,但光照充足時生長得更好。喜歡濕潤的氣候環境,夏秋季節可早晚向葉面噴水,保持空氣濕度。喜溫暖,20~30℃的溫度比較適合其生長。越冬最低溫度需在10℃以上。
散尾葵性喜溫暖,畏寒,耐陰,室溫在8℃以上才能安全越冬,低于這個溫度,枝葉易凍焦,嚴重的全株還會凍死。平時,散尾葵可久放在有光亮度,并通風的室內培養觀賞,但忌室外烈日曝曬。在20-35℃最佳生長期時,每月需追施薄肥1-2次。冬天盆土應偏干、忌濕,夏天生長期,應澆水防干。每隔2-3年需翻盆換土1次,盆土可用1/3山泥加入2/3河沙;或用河沙與發酵過的木屑各一半拌和后使用。采用泥盆或鈾盆,以利排水透氣。
栽植
培養土一定要排水良好,最好使用有機質含量較多的土壤。盆栽可用腐殖土或泥炭土加1/3的河沙或珍珠巖加少量基肥配制成培養土。栽時要埋得稍深些,以利新芽更施肥
旺盛生長的5-6月,每1-2周施肥水1次。肥料以遲效性復合肥為好。深秋后停止施肥。
好扎根。澆水
澆水應把握“干透濕透”的原則,生長期注意及時澆水,保持盆土濕潤,夏季生長旺盛時一天要澆2次水。深秋后及陰雨天控制澆水。
需經常保持植株周圍較高的空氣濕度。夏季還應常向葉面、地面噴水,以增加空氣濕度。冬季應保持葉面清潔,可經常向葉面少最噴水或擦洗葉面。
溫度、光照
散尾葵生長適溫為25-35℃。耐寒力弱,對低溫于分敏感,越冬溫度應在10℃以上,若低于5℃,植株必定受害。北方散尾葵冬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溫度過低。
夏天應遮去50%的陽光,最忌烈日直射,即使短時間曝曬也會引起葉片焦黃,很難恢復。在室內要放在光線明亮的地方,過于陰暗對散尾葵生長不利。冬天可置于光照良好病蟲防治
(1)缺氮癥:葉片顏色由均勻的濃綠褪為**,植株生長速度變緩。防治方法是增施氮肥,根據情況通過根施或葉面噴施0.4%尿素2-3次即可。
(2)缺鉀癥:老葉由綠色褪成古銅色或橙色,甚至出現葉片卷曲,但葉柄仍然保持正常生長,隨著缺鉀素加劇,整個樹冠都褪色,植株生長受阻甚至死亡。防治方法是土施硫酸鉀,按1.5-3.6千克/株用量,在1年中分4次施下,另外加入0.5-1.8千克硫酸鎂,以做到平衡施肥,防止缺鎂癥的發生。
在春季到來時,由于通風不暢可能有白粉虱危害,可用加德士敵死蟲200倍液噴霧防治,葉片及根部都要噴到。如果能經常保持良好的通風,散尾葵就不容易發生白粉虱。如環境干燥又通風不良,還會發生紅蜘蛛危害,可用速螨酮20%可濕性粉劑3000-5000倍稀釋液噴霧防治。
的地方培育繁殖
散尾葵可用播種法和分株法繁殖。
(1)播種法:播種繁殖所用種子多系國外進口,國內很難采到成熟的種子。播種常用盆播,覆土厚為種子的1倍,保持盆土濕潤,幼苗高8-10厘米時,即可分栽。
(2)分株法:一般于春季結合換盆進行。選分蘗多的植株,去掉部分舊培養土,用利刀從基部連接處將其分割成2至數叢;每叢不宜太小,須有2-3株,并保留好根系,否則分株后生長緩慢,且影響觀賞。分栽后置較高溫度環境,經常噴水,以利恢復生長。
小貼士
株形秀美,在華南地區多作庭園栽植,極耐蔭,可栽于建筑物陰面。其他地區可作盆栽觀賞??勺饔^賞樹栽種于草地、樹蔭、宅旁,也用于盆栽,是布置客廳、餐廳、會議室、家庭居室、書房、臥室或陽臺的高檔盆栽觀葉植物。在明亮的室內可以較長時間擺放觀賞,在較陰暗的房間也可連續觀賞4-6周,觀賞價值較高。
每隔2-3年于早春換盆1次,老株可隔3-4年換盆1次。換盆后,應放置在半陰而空氣濕度較高的地方,還需及時剪除枯黃枝葉。
希望可以幫到您
散尾葵喜歡陽光充足,但不要暴曬,以免灼傷葉片;也耐半蔭,但光照充足時生長得更好。喜歡濕潤的氣候環境,夏秋季節可早晚向葉面噴水,保持空氣濕度。喜溫暖,20~30℃的溫度比較適合其生長。越冬最低溫度需在10℃以上。同時,應根據生長情況,清除枯枝殘葉,剪除過于密集的株叢,以利于新株叢的萌發,保持優美的盆栽形態。散尾葵一定要放在光線相對來說好一點及通風良好的地方哦。如果通風不良,容易導致散尾葵葉子發黃。
土培植物澆水基本功:室內植物澆水遵循“見干見濕”的原則。所謂“見干”,是指澆過一次水后要等到土面發白,即表層土壤干了(也就是表層左右的土壤干了),再澆第二次水,也就是說等盆土基本干透了再澆水,不能等盆土全部干了才澆水。所謂“見濕”是指每次澆水時都要澆透,即澆到盆底排水孔有水滲出為止,不能只澆“半截水”。因為植物的根系大多集中于盆的中下部,澆“半截水”實際上等于沒澆水。對于耐旱植物,澆水應掌握“寧干勿濕”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