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是傳送活動景物的系統,通常由攝像、傳輸、顯像三部分組成。電視臺先用攝像機將景物的變化,既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然后經過放大、調制等過程,將圖象電信號調制在一個高頻載波上,通過天線以無線電波的形式發送出去。在接收端(既電視機)把電信號還原成光信號,重現人眼看得見的圖象。既電視傳像是通過光-電變換、信號傳送、電-光變換等過程而實現的。我們仔細觀察報紙上的照片,就會發現它是由許多明暗不同的小點子組成的。這些細小點子稱為像素。像素是組成圖象的最小單位。像素取得越多,圖象就越清晰、逼真。電視圖象也是由像素組成。電視機通過顯像管將電信號轉換成一一對應的像素,組成一幅完整的圖象。一幅靜止的圖象,可以通過光電轉換,利用掃描的方式進行傳送,那么如何傳送活動的圖象呢?人眼在觀看某一光點或一幅圖象時,當這個光點或圖象消失后,人眼對亮度的感覺并不立即消失,而有瞬時的保留,然后才逐漸消失,這種現象稱為視覺暫留(視覺惰性),人的視覺暫留時間試0.1s。如果每兩幅圖象出現的間隔小于0.1s,就會使人有連續活動的感覺。利用視覺的暫留特性,電視采用每秒傳送25幅(幀)圖象,每幅圖象又分兩次(場)掃描,既每秒鐘傳送50場,實現活動圖象的傳送。
原理是:陰極射線管視屏終端顯示器(VDT)的電子槍需要在3萬伏的高壓下將電子流射向并撞擊熒光屏,使之發亮由此產生圖象,電子在高壓作用下迅速射擊、碰撞熒光屏,從而產生電磁輻射;3萬伏的高壓在工作過程中會向周圍輻射大量的高頻電磁波,這些電磁波會在顯示器表面和金屬物體表面累積起來,長期積累就會形成電壓較高的負電荷,這就是靜電,所以我們觸摸到顯示器表面或一些金屬物體時會有被電擊的感覺。
是2塊特殊的玻璃夾住液晶體,通過8比特驅動電路和高效背燈系統來調節成像。簡單說,液晶電視的成像原理,首先依靠后方一組日光燈管發光,然后經由一組菱鏡片與背光模塊,將光源均勻地傳送到前方,依照所接收的影像訊號,液晶畫素玻璃層內的液晶分子會作相對應的排列,決定哪些光線是需偏折或阻隔的。
組成屏幕的液狀晶體有三種:紅、綠、藍,它們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這三種顏色被稱為“三基色”,通過電壓來刺激這些液狀晶體,就可以呈現出千變萬化的顏色。由于液晶電視采用點成像,因此屏幕里面構成的點越多,成像效果越精細,縱橫的點數就構成了液晶電視的分辨率,分辨率越高,效果越好。 ??而目前市場上所有的液晶面板技術共4種,分別是CPA、P-MVA、S-PVA和S-IPS。這4種技術又分兩大陣營,CPA、P-MVA、S-PVA同屬于VA陣營,為垂直配向技術,特性是在常態下分子長軸垂直于面板方向平行排列。而S-IPS屬于獨特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