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基本上用的是青磚,給人古老神秘的感覺,而現代建筑偏愛紅磚,而且紅磚是藏在里面。我不喜歡紅色的磚,它看上去并沒有青磚結實,也不能像青磚一樣裸露在外就能讓人接受。心里一直有個疑問,就是哪個更好,是不是現代人拋棄了古法,又在走捷徑做建筑?
根據我現在查到的資料,似乎對紅磚的偏見不對:
影響磚的內在質量的因素主要是看其燒結程度,
坯體顏色是由坯體原料中鐵,鈦氧化物的含量決定的,含量越高燒成后呈現的顏色越深,它僅僅決定了坯體的顏色,不會影響到磚的質量。
青磚和紅磚是在冷卻時區分的.自然冷卻的是紅磚,水冷卻的是青磚
氧化鐵還原
這個回答正確,青磚里面主要是氧化亞鐵,紅磚里面是氧化鐵
建筑物的墻體有的是用青磚徹成的,有的則是用紅磚徹成的。其實紅磚和青磚都是用泥土制成的,只是制作方法不同而已。為什么同樣的磚坯能燒成紅磚,也能燒成青磚呢?
我們不妨做個小實驗。取一塊雞蛋大小的青瓦碎片,然后把它放置在煤餅爐的第一只煤餅和第二只煤餅之間(從爐口往下數)。這樣大約經過30分鐘的時間,把碎瓦塊取出,你就會發現青瓦已變成了一塊紅瓦。如果你再把這塊紅瓦放在第一只煤餅上面繼續燒30分鐘的時間,那么,紅瓦又會變成青瓦。有興趣的話,可以反復試幾次,都會獲到上述結果。
為什么同樣一塊青瓦塊,在煤餅的不同層上,竟然有如此大的區別呢?這里的奧秘何在?
說來也簡單。這是化學中的氧化還原反應起了重要作用。煤爐中的第一只煤餅和第二只煤餅中間是氧化層。煤餅中的碳與空氣中的氧發生氧化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并放出熱量。青瓦塊在第一只和第二只煤餅中間,受到高溫的作用,加上有充足的氧氣,青瓦中的黑色氧化亞鐵變成了紅色氧化鐵,于是青瓦變成了紅瓦。
第一只煤餅的上部是還原層,從下面來的二氧化碳與熾熱的煤進行作用,進行還原反應,同時煤塊在高溫下被干熘,產生可燃性氣體、一氧化碳、氮氣等。這些氣體上升到爐口與空氣進行接觸,產生淡藍色火焰。紅瓦放在這里與還原性氣體接觸,紅色的氧化鐵被還原成黑色的氧化亞鐵,紅瓦就變成了青瓦。
在工業生產中就是根據上面的原理,一般用大火將磚坯里外燒透,然后熄火,使窯和磚自然冷卻。此時,窯中空氣流通,氧氣充足,形成了一個良好的氧化氣氛,使磚坯中的鐵元素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鐵。由于三氧化二鐵是紅色的,所以也就會呈紅色。如果待磚坯燒透后,往窯中不斷淋水,此時,由于窯內溫度很高,水很快變成水蒸汽,將會阻止空氣的流通,使窯內形成一個缺氧的環境,磚中的三氧化二鐵便被還原成氧化亞鐵,并存在于磚中。由于氧化亞鐵是青灰色的,因而磚就會呈青灰色。
青磚農村人工盤窯,把坯子排好,上封頂,人工燒,當燒到成熟時從上往下用水冷卻,靠水蒸氣形成青磚。
紅磚是用循環窯燒制而成的,自然冷卻。
個人覺得還是青磚較好。
兩種磚的硬度是差不多的,只不過是燒制完后冷卻方法不同,而紅磚是自然冷卻,簡單一些,所以現在生產紅磚多,青磚是水冷卻(其實是一種缺氧冷卻),操作起來比較麻煩,所以現在生產的比較少。雖然強度、硬度差不多,但青磚在抗氧化,水化,大氣侵蝕等方面性能明顯優于紅磚。...........
青磚在抗腐蝕,強度,抗壓都比較強悍。紅磚在抗壓和強硬度方面均不及青磚,粘土空心磚在抗壓等方面均不如青磚。青磚的性能比較優越。
1.紅磚:以粘土、頁巖、煤矸石等原料,經過粉碎,混合捏練而成,以人工或者是機械壓制成型,干燥之后放在九百攝氏度左右的溫度下以氧化焰燒制而成的燒結型建筑磚塊。
青磚:屬于燒結磚,燒制古青磚的主要原料是粘土,粘土加水調和之后,擠壓成型。然后加入磚窯焙烤到一千攝氏度左右,然后用水冷卻,讓粘土中的鐵不完全氧化,使得他具有很好的耐風化,耐水特性。
2.紅磚:用大火將磚坯里外燒透,然后熄火使得窯和磚自然冷卻,窯中的空氣流通,氧氣充足,形成了良好的氧化氛圍,磚坯的鐵元素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鐵。所以呈現為紅色。
青磚:在磚坯燒透后,直接往窯中淋水,因為窯中溫度較高,水能夠很快變成水蒸氣,阻隔空氣流通,在缺氧狀態下,磚中的三氧化二鐵便還原成氧化亞鐵,從而呈現我們所見到的青磚。
3.青磚優點:磚坯在氧化氣氛中燒成后.再在還原氣氛中悶窯,促使磚內的紅色高價氧化鐵還原成青灰色的低價氧化鐵,青磚較紅磚結實,耐堿性能好、耐久性強。
青磚缺點:青磚的燒成工藝復雜,能耗高,產量小,成本高,難以實現自動化和機械化生產,所以價格要高于紅磚。
紅磚優點:生產工藝較為簡單,可以實現機械化生產,生產效率高,廣泛應用。
紅磚缺點:紅磚是實心磚,在大量的生產滿足人們的建筑需求的同時,大量農田粘土被毀,因而在1993年開始,國家開始限制和取締毀田燒磚的行文。出臺明文規定禁止生產粘土實心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