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無數玉雕工匠的嘗試和磨練,現今的玉石雕刻工藝呈現出十個大的特點。 一、因料施藝 每部玉雕作品均需從玉石原料的料性、顏色、形狀等出發,在發揮想象力之余要最大限度地利用玉料,尤其在人物、花鳥、花卉、動物等作品的創作中更是因料設計,獨辟蹊徑。玉雕工藝歷史悠久,隨著工藝的進步、技藝的提高,工匠們因料施藝的技能也越來越高,作品更豐富多彩。 二、剜臟去綹 去綹。綹即玉中的自然裂紋,因受到自然力沖擊、受冷變化等多種因素而形成,沒有一定形狀、方向和規律。在選擇和雕刻玉石時,首先要注重對紋綹的處理,或順綹鋸玉或躲,之后才能根據料形進行設計。在設計后的玉雕中,也可能再次出現紋綹(“紋線”、“水線”),這更需要玉雕工匠進一步去綹改形。 三、化瑕為瑜 瑕本來是玉石中的缺陷,但是天然通透的玉料本就十分難得,稍有瑕疵的玉石也須充分利用,于是形成“化瑕為瑜”的雕琢工藝特點。這反而會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動,達到畫龍點睛之效。 四、廢料巧用 廢料巧用,目的在于珍惜玉料資源,降低作品成本,從而創造出與成品料等價或價值更高的玉雕工藝品。 五、俏色巧用 玉色以綠色為主,兼備黃、黑、紅、白等色。有的玉為雜色玉,紅、黃、墨、綠諸色聚于一體,色彩斑斕。玉料豐富的顏色和玉質為制作中巧用俏色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基礎,亦使玉制品更加精美、形象、生動,而使世人更加珍愛。 六、浮雕浮雕主要用于素活、爐、瓶熏、器皿之中,是指在雕刻平面的底板上塑造或琢制形象,形體輪廓線近似繪畫,凸凹變化不一,不拘泥于形式,主要從正面欣賞。玉雕作品因浮雕各種花樣、紋飾,使作品古色古香、典雅華貴。浮雕包括淺浮雕、中浮雕和深浮雕三種。
古代制玉技法,源于制作石器。切、磋、琢、磨是玉石器所用的工藝程序。切,即解料,解玉要用無齒的鋸加解玉砂,將玉料分開;磋,是用圓鋸蘸砂漿修治;琢,是用鉆、錐等工具雕琢花紋、鉆孔;磨,是最后一道工序,用精細的木片葫蘆皮、牛皮蘸珍珠砂漿,加以拋光,玉器便發出凝脂狀的光澤。這套制玉技術,在商代已為工匠們所掌握。現今的玉雕技法,大體還是采用切、磋、琢、磨四種方法。先秦稱琢玉,宋人稱碾玉,今稱碾琢。
玉石鏤空雕刻技巧
在一塊扁平(或稍凸)的玉片上,正反兩面透雕出兩層各不相同的紋樣,兩層中間完全透開,以四周邊緣相連為一整體。紋飾鏤空,正反相錯,互相掩映,巧妙奇特。難度較大,作工精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