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木家具的維修方法包括以下5個方面。
第一步:拆
當一件古舊家具進入到維修階段,第一步是仔細觀察結構,在不同部件上編號以方便后續安裝,拆時注意保持家具的完整性,按照裝差相反的順序把家具拆開,切忌破壞家具漆膜和形成新的損傷。部分俗稱“絕戶活”古舊民間家具因制作時采用的結構和手法特殊,有可能損害部件結構,所以盡量保持原狀,不要拆卸。
第二步:洗
清理古舊家具灰塵沾水是大忌,所以大功率吹風機吹是去除浮塵和積土的上策。對于粘附在部件上面的水泥漿、瀝青、化學油漆等現代垃圾之類,物理手段清除是首選,如精細的刀刮和打磨,盡量不使用化學藥劑清除。在決定不保留原有漆面后,使用特制的刷子刷,邊沖洗,頑固污垢,可以加一點食用堿調制的堿水。榫卯等處的膠、泥等污跡需要熱水浸泡才能清洗干凈。洗過的古舊家具需陰干一周以上,否則遇水膨脹后,拆開后的榫頭就難以復原。
第三步:去漆
細砂紙輕輕打磨,較硬的部位使用刀刮。去漆時不能破壞原有的精雕部分,比如桌案類家具腿部常見的“一炷香”線腳,經過長時間的自然風化,十分脆弱,一旦磨掉,除非線腳改制別樣,否則就成為永久損壞。
第四步:工匠精修
修舊如舊是工匠們的最高“心法”,同質同色的老料將之修補完整。即使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也要盡量使用木材紋理相近,顏色稍淺的材料代替。最難修復的是雕刻的部位,圖案缺失后,需用同樣的風格修補,而每個時期,每個地方的工匠手法又不盡相同,即使使用同樣的材質,明眼人也能看出破綻,何況大多雕刻部位的損傷是由于部件過于纖細,一旦局部腐朽或碰撞后,只能保留這種殘缺美。
第五步:包漿
家具的木質肌理和紋路,是最耐看的樸素美。打磨去除木材表面的毛刺,就是為了表現自然的“包漿”效果。包漿是指,優質木材長時間使用后,表面形成的一層溫潤如玉的亮光,越用越亮,這種歲月的痕跡,就稱為包漿。按收藏界的修復原則,盡可能地保留原有的包漿并盡快形成新的包漿效果,所以最好在家具表面燙蠟,如柏木和櫸木,經過打磨后燙蠟,用不了多久就會出現“包漿”,光潔度并不比硬木家具差。
1、紅木家具在室內擺放的位置遠離門口、窗口、風口等空氣流動較強的部位,更不要受到陽光的照射。
2、冬季不要擺放在暖氣附近,切忌室內溫度過熱,一般以人在室內穿著毛衣感覺舒適為宜。
3、春、秋、冬三個季節要保持室內空氣不干燥,宜用加濕器噴濕,室內養魚、養花也可以調節室內空氣濕度。
4、夏天暑期來臨,要經常開空調排濕、減少木材吸濕膨脹,避免榫結構部位濕漲變形而開縫。
5、要保持家具整潔,日常可用干凈的紗布擦拭灰塵。不宜使用化學光亮劑,以免漆膜發粘受損。為了保持家具漆膜的光亮度,可把核桃碾碎、去皮,再用三層紗布去油拋光。
你好,紅木家具首先要保養好它:
一、正確的擦拭紅木家具:
很多紅木家具都有雕花部位或繁復的鏤空部位,特別容易積累灰塵,擦拭時最好使用軟棉布,但是切記兩點:
1、不能用毛巾,會剮傷家具的雕花、轉角及木紋的細小劈裂部位;
2、不能用濕布,當濕布中的水分和灰塵混合后,會形成顆粒狀,一經摩擦就會損害家具的表面。
二、當紅木家具、家具漆面出現各種“傷痕”時,應及時維修,否則會留下永久性痕跡。
1.刮痕可用棉布蘸少許熔化的蠟液,涂在漆膜擦傷處,覆蓋傷痕。
2.燒痕可用一小塊細紋硬布,包一根筷子頭,輕輕擦抹灼燒痕跡,然后,涂上一層薄蠟液,焦痕即可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