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藝流程: 基層清理→沖洗干凈→彈水平控制線→貼灰餅→做沖筋→刷素水泥漿一道→抹找平層砂漿→原漿壓光→拉毛(掃粗)→養護8天→質量檢查→產品保護。 二、操作要求: 1、找平層用材料的品種、規格、配合比、標號或強度等,應按設計要求和施工規范規定選用。 2、找平層水泥砂漿應做試塊,樓層面積在1000m2內做一組、在1001-2000m2內做二組、3000m2以上做三組。 3、配制水泥砂漿應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其標號不小于325#。 4、水泥砂漿采用的砂應符合現行的行業標準《普通混凝土用砂質量標準及檢驗方法》的規定。 5、當水泥砂漿的抗壓強度未達到5MPa時,其上面不準有人行走。 6、嚴禁混用不同品種、不同標號的水泥。采用的砂應為中砂,其含泥量不應大于3%。 7、水泥砂漿應采用機械攪拌均勻,施工時應隨鋪隨抹平,抹平工作應在水泥初凝前完成。 8、水泥砂漿找平層的厚度不應小于20mm,找平層砂漿的體積配合比為1:3,強度等級不應小于M15。 9、樓面水泥砂漿找平層的作業,應在室內粉刷基本完成后,方可進行施工。 10、在鋪設找平層前,應將基層清理干凈和用水沖洗;鋪設的時候基層不得有積水現象。 11、當基層表面較光滑時,應先鑿毛成粗糙面以利于粘結牢固;鋪設時先刷一道水泥漿,并應隨刷隨鋪砂漿。 12、完成后的找平層不得出現空鼓,用小錘輕擊檢查其空鼓面積不得大于400mm2,在同一檢查范圍不超2處。 13、找平層鋪設完次日起應連續澆水養護8天以上,找平層表面不得產生因養護不足而引起的起砂、干裂現象。 14、樓面找平層的表面平整度,用2m直尺檢查,其空隙不應大于4mm。 15、除衛生間、廚房和陽臺做泛水外,其它室內樓面找平層一般不作泛水只做成水平面即可。 16、同一房間樓面的找平層應一次性施工完成,不得留置施工縫和接槎接頭,施工縫宜設置在門位處并留齊。 17、另外,正式施工前應先做一個樣板間,待建設、監理和施工三方共同驗收一致通過后,方可正式進行施工。 18、完成后的樓面找平層應色澤一致、無接槎、表面不起砂、平整不積水、拉毛有序、略有粗面和觀感很好。 三、允許偏差: 實 測 允 許 偏 差 表(mm)
1.1材料要求
(1)水泥:宜采用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或礦渣硅酸鹽水泥,其強度等級應在32.5級以上。
(2)砂:應選用水洗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3)石子:卵石或碎石,最大粒徑不大于墊層厚度的2/3,含泥量不大于2%。
1.2主要機具設備
(1)根據施工條件,應合理選用適當的機具設備和輔助用具,以能達到設計要求為基本原則,兼顧進度、經濟要求。
(2)常用機具設備有:木耙、鐵鍬、小線、鋼尺、膠皮管、木拍板、刮杠、木抹子、鐵抹子等。
1.3作業條件
(1)應已對所覆蓋的隱蔽工程進行驗收且合格,并進行隱檢會簽。
(2)施工前,應做好水平標志,以控制鋪設的高度和厚度,可采用豎尺、拉線、彈線等方法。
(3)對所有作業人員已進行了技術交底。
(4)作業時的環境如天氣、溫度、濕度等狀況應滿足施工質量可達到標準的要求
2.1工藝流程
檢驗水泥、砂子、石子質量——配合比試驗——技術交底——準備機具設備——基底清理——找標高——攪拌——鋪設混凝土墊層——振搗——養護——檢查驗收
2.2操作工藝
(1)基層處理:把沾在基層上的浮漿、落地灰等用鏨子或鋼絲刷清理掉,再用掃帚將浮土清掃干凈。
(2)找標高:根據水平標準線和設計厚度,在四周墻、柱上彈出墊層的上平標高控制線。按線拉水平線抹找平墩(60mmX60mm見方,與墊層完成面同高,用同種豆石混凝土或同種砂漿),間距雙向不大于2m。有坡度要求的房間應按設計坡度要求拉線,抹出坡度墩。用砂漿做找平層時,還應沖筋。
(3)攪拌:
1)混凝土的投料順序為石子—水泥—沙—水。應嚴格控制用水量攪拌要均勻。
2)砂漿配合比應根據設計要求通過試驗確定。投料必須精確,控制配合比或體積比。應嚴格控制用水量攪拌要均勻。
(4)鋪設:鋪設前應將基底濕潤,并在基底上刷一道素水泥漿或界面結合劑,隨涂刷隨鋪砂漿,將攪拌均勻的混凝土,從房間內退著往外鋪設。
(5)混凝土振搗:用鐵鍬鋪混凝土,厚度略高于找平墩,隨即用平板振搗器振搗。厚度超過200mm時,應采用插入式振搗器,其移動距離不大于作用半徑的1.5倍,做到不漏振,確保混凝土密實。
(6)找平:以墻柱上的水平控制線和找平墩為標志,檢查平整度,高的鏟掉,凹處補平。用水平刮杠刮平,然后表面用木抹子搓平。有坡度要求的,應按設計要求的坡度做。
(7)養護:應在施工完成后12h左右覆蓋和灑水養護,嚴禁上人,一般養護期不得少于7d。
3一般項目
(1)找平層表面的允許偏差為4MM。
(2)檢驗方法:用激光水平儀檢查。
4注意事項
4.1作業環境
應連續進行,盡快完成。控制用水沖洗地面的水量。
4.2混凝土不密實
(1)基層未清理干凈,未能灑水濕潤透,影響基層與墊層的粘結力;
(2)振搗時漏振或振搗不夠;
(3)配合比掌握不準。
4.3砂漿表面不平整
主要是找平混凝土鋪設后,未按線及時找平,待水泥初凝時及時進行抹平,控制時間,鋪設過程中隨時拉線找平。
4.4不規則裂縫
(1)墊層面積過大,未分層分段進行澆筑;
(2)地面回填土不均勻下沉;
(3)厚度不足或墊層內管線過多。
4.5砂漿空鼓、起砂
(1)基層未清理干凈,未能灑水濕潤透,影響基層與墊層的粘結力;
(2)配合比掌握不準,缺乏必要的養護。
(3)搓沙和收漿未掌握好時間或未做。
4.6不合格
凡檢驗不合格的部位,均應返工糾正,并制定糾正措施,防止再次發生。
5成品保護
(1)施工時應注意對定位管線的保護,不得碰傷、移位。
(2)對所覆蓋的隱蔽工程要有可靠保護措施,不得因澆筑混凝土造成漏水、堵塞、破壞或降低等級。
(3)完工后在養護過程中應進行遮蓋和攔擋,避免受侵害。
6安全環保措施
(1)在運送、堆放、施工過程中應注意避免揚塵、遺撒、沾帶等現象,應采取遮蓋、封閉、灑水、沖洗等必要措施。
(2)施工所用機械的噪聲等應符合環保要求。
(3)施工臨時用電要符合安全管理規定。
7質量記錄
(1)材料合格證明文件。
(2)公司技術負責人的配合比通知單。
(3)強度試驗記錄及質量評定表。
(4)找平層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評定記錄。
(5)所覆蓋項目的隱蔽工程驗收記錄。
基層處理→找標高、彈線→灑水濕潤→抹灰餅和標筋→攪拌砂漿→刷水泥漿結合層→鋪水泥砂漿面層→木抹子搓平→鐵抹子壓第一遍→第二遍壓光→第三遍壓光→養護
1、將基層上的灰塵掃掉,用鋼絲刷和鏨子刷凈、剔掉灰漿皮和灰渣層,用10%的火堿水溶液刷掉基層上的油污,并用清水及時將堿液沖凈。
2、根據墻上的+1000mm水平線,往下量測出面層標高,并彈在墻上。
3、根據房間內四周墻上彈的面層標高水平線,確定面層抹灰厚度(不應小于20mm),然后拉水平線開始抹灰餅(5cm*5cm),橫豎間距為1.5—2.0米,灰餅上平面即為地面面層標高。如果房間比較大,還須抹標筋。鋪抹灰餅和標筋的砂漿材料配合比均與抹地面的砂漿相同。
4、攪拌砂漿,用攪拌機進行攪拌,顏色必須一致。
5、鋪設水泥砂漿前,涂刷水泥漿一層(隨刷隨鋪面層砂漿)。
6、在涂刷完水泥砂漿后,鋪水泥砂漿,并在灰餅之間將砂漿鋪均勻。
7、木抹子刮平后,迅速用鐵抹子壓第一遍,直到出漿為止。面層砂漿初凝后,用鐵抹子壓第二遍,表面壓平壓光。在水泥砂漿終凝前進行第三遍壓光,必須在終凝前完成。并隨時用2米靠尺檢查其平整度。
8、完工后24小時(地面壓光),鋪鋸末或其他材料覆蓋灑水養護,保持濕潤,養護時間不少于7天,抗壓強度達5Mpa時才能上人。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您,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