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觀象臺始設于元代,原名“司天臺”。清代時,更名為“觀象臺”。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間,天文臺上先后增設了八件銅制的大型天文儀器,即改用西方技術制造出天體儀、赤道經緯儀、黃道經緯儀、地平經儀、象限儀、紀限儀、璣衡撫辰儀、地平經緯儀等八件...
地平經儀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天文觀測儀器。地平經儀主要用于測量天體的地平方位角。其底座是副十字交梁,交梁上有三條屈身直立的蒼龍和一條銅柱,作為四個柱腳托著一個直徑兩米多的大銅圈,銅圈平行于地平面,叫做“地平圈”。圈面按東西和南北正相交成兩條直線,將地平圈分割成東南、西南、西北和東北四個方位,以正南和正北為零度,分別向東、西刻劃度數。在正東和正西兩點各豎一柱,兩條升龍盤柱而上,大約在一米半處相向合攏,在中心部分兩龍各伸出一爪,友好地捧著火球。再從地平圈中心垂直地豎起一根正方形的空心立表,并且和火球相連,立表上指天頂,下連底座中心的固定立柱。在立表的下端有一根橫表,平躺在地平圈上,可以帶動立表旋轉,橫表的兩端各有一根直線和立表頂端相連。
地平經儀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天文觀測儀器。重量達到811千克,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制成, 現存于北京古觀象臺!
地平經儀主要用于測量天體的地平方位角。其底座是副十字交梁,交梁上有三條屈身直立的蒼龍和一條銅柱,作為四個柱腳托著一個直徑兩米多的大銅圈,銅圈平行于地平面,叫做“地平圈”。圈面按東西和南北正相交成兩條直線,將地平圈分割成東南、西南、西北和東北四個方位,以正南和正北為零度,分別向東、西刻劃度數。在正東和正西兩點各豎一柱,兩條升龍盤柱而上,大約在一米半處相向合攏,在中心部分兩龍各伸出一爪,友好地捧著火球。再從地平圈中心垂直地豎起一根正方形的空心立表,并且和火球相連,立表上指天頂,下連底座中心的固定立柱。在立表的下端有一根橫表,平躺在地平圈上,可以帶動立表旋轉,橫表的兩端各有一根直線和立表頂端相連。
實際觀測時,轉動橫表,將待測星置于立表的空心處,與橫表兩端的直線構成同一平面時,就可以從橫表所指的刻度盤上讀出待測天體的方位角
地平經儀是我國古代的一種天文觀測儀器。重量達到811千克,公元1673年(清康熙十二年)制成, 現存于北京古觀象臺。 類似于日晷存在的觀測天氣的一種儀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