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元青花瓷鑒定你可以看看以下的介紹,望采納:
元代青花瓷器的胎體,有些潔白,釉面純凈透明;有些胎色泛灰,釉面白中帶青或是較為乳濁。器面上的青花呈色更會因為鈷料來源不同而產生相異的色澤。
元代青花所使用的鈷料有國產青料和進口的蘇麻離青料二類,前者偏向藍灰色或藍黑色,后者則濃艷如藍寶石,并且會有自然凝聚的黑疵斑點,是精品青花瓷器的標準色澤。
元代青花紋飾的施繪方法很多,有的是先勾勒邊框再填上顏色,有的則以毛筆蘸鈷料直接描繪而成。筆法是依據各種紋飾的需要,分別採用粗毛筆或細毛筆來畫,筆觸率真明快,常在花卉或龍紋等紋樣上產生獨特的風格。
元代青花瓷器的造型變化極為豐富,制作工藝具元代瓷匠特有的風格。其青花紋飾的題材內容亦包羅萬象,其遍施全器的鋪排方法,更在視覺上菅造出層次豐富、花紋縟麗的美感。
元代青花還以消費地區的需求為導向,運用國內和國外的原料來制作,造形具有傳統中國瓷器的特色,紋飾則融合了中西方各種不同的題材,以濃艷的色調和飽滿豐富的形紋之美,成就了無法復制、無可取代的獨特風格。
鑒定元青花需要最基本的標準有七點:
看器形
對瓶、罐之類的器形要細看它的口沿、頸、肩、腹、足底,看是否有元代器形的特征,同時也要鑒別器形的胎體重量,對器形全面進行分析。元代瓶、罐之類的器形一般胎體較厚重、胎質堅硬。
看釉色
元青花瓷的釉色白中微閃青,瑩潤透亮,但也有青花瓷偏白或偏青。元代中早期(延祐期)的瓶、罐之類青花瓷施透明的青白釉,撫摸釉面似糯米感,有時釉色顯出啞光木納色,近看含青顯淡藍灰色,遠看顯黃褐色,細看青花釉面上粘有疏朗的白色小點,少數器身釉面上能看出細密的皮殼層,斜光透看胎釉略顯出無規則狀的釉絲線條紋。
看青花
元青花瓷發色不穩定,青花色澤暈散,青花料分為兩種:一種發色濃重鮮麗呈青翠濃艷,濃厚處有黑色銹斑,俗稱“黑疵”,濃處用手撫摸時青花釉面上呈凹凸不平之感;另一種為國產料,國產料青花發色呈藍中泛灰,有的色澤呈青藍偏灰或青花發色藍中閃灰。
看紋飾
元代青花瓷器的紋飾可分兩類。一類是以進口料繪畫紋飾,具有構圖滿密、層次豐富、繪畫工整的特點。如大盤紋樣多由三至五層滿密的圖案組成,瓶、罐的紋樣多由三至八層圖案紋飾組成,紋樣有主賓協調、繁而不亂的特點。另一類青花以國產料繪畫,其紋樣具有流暢奔放的特征,紋樣構圖較簡單,繪畫較粗率,以各種花卉紋飾為多見。
看內壁
元青花瓷瓶、罐內壁多不施釉,內壁為砂胎,器身一般采用分段制作粘接而成,故器腹與器底往往留有明顯的胎接痕。梅瓶內與肩部連接處多不修胎,故有毛糙感。內壁胎接痕多為凸起約1~2毫米不等的胎接痕,粗細大小不規則,手摸有圓潤細膩質感。瓶內壁砂胎略帶淡黃色,胎內壁砂眼及內壁稀朗小顆料石明顯可見,腹上部一般無修胎處理,腹下部至底多有修胎旋痕紋,瓶內壁稀朗砂眼明顯可見。強光斜看內壁稀朗砂眼內閃出星光點,發出亮光,也稱陰陽光點。
看底足
元代青花瓷瓶、罐類器的底部多呈內凹圈足狀,足底寬厚,少量足底呈外側斜削狀,挖足有淺有深,多為挖淺足。碗盤類器圈足則多呈外側斜削狀,但無論是琢器還是圓器,圈足均有較規則及不規則之感。
看顯色與氣泡
元青花的顯色很重要,瓶、罐的外足圈一般聚釉較厚顯出水綠色,也有顯出鴨蛋青色,器身釉面往往會顯出青白色、淺淡藍色,或偏黃褐等色。元代中早期的青花瓷瓶、罐之類顯色明顯,顯色是隨空氣中的干度、濕度、溫度、季節的變化來顯出釉面不同的顏色。元代中早期瓶、罐之類青花瓷釉面上有時會出現微弱冒汗現象。從至正年間開始燒制的青花瓷、白釉及卵白釉的青花上會有氣泡,但是會有大小兩種氣泡,小氣泡多,元青花瓷的釉面大多顯得干透呈瑩潤透明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