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和基礎的區別:
一、概念不同
地基:承受由基礎傳下來荷載的土體或巖體。地基承受建筑物荷載而產生的應力和應變是隨著土層深度的增加而減小,在達到一定的深度以后就可以忽略不計。
基礎:建筑物地面以下的承重構件。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結構傳下來的荷載,并把這些荷載連同本身的自重一起傳給地基。
持力層:直接承受建筑荷載的土層。持力層以下的土層為下臥層。
基礎埋深:由室外地坪至基礎底皮的高度尺寸。基礎埋深由勘測部門根據地基情況決定。
二、兩者的關系
為保證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必須要求基礎和地基都有足夠的強度與穩定性?;A是建筑物的組成部分,它承受建筑物的上部荷載,并將這些荷載傳給地基,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組成部分?;A的強度與穩定性既取決于基礎的材料、形狀與底面積的大小以及施工的質量等因素,還與地基的性質有著密切的關系。地基的強度應滿足承載力的要求,如果天然地基不能滿足要求,應考慮采用人工地基;地基的變形應有均勻的壓縮量,以保證有均勻的下沉。若地基下沉不均勻時,建筑物上部會產生開裂變形;地基的穩定性要有防止產生滑坡、傾斜方面的能力,必要時(特別是較大的高度差時)應加設擋土墻,以防止滑坡變形的出現。
三、基礎類型
從基礎的材料及受力來劃分,可分為剛性基礎(指用磚、灰土、混凝土、三合土等抗壓強度大、而抗拉強度小的剛性材料做成的基礎)、柔性基礎(指用鋼筋混凝土制成的抗壓、抗拉強度均較大的基礎)。從基礎的構造型式,可分為條形基礎、獨立基礎、筏形基礎、箱形基礎、樁基礎等。下面介紹幾種常用基礎的構造特點。
(一)剛性基礎
由于剛性材料的特點,這種基礎只適合于受壓而不適合承受彎矩、拉拉力和剪力,因此基礎剖面尺寸必須滿足剛性條件的要求。一般磚混結構房屋的基礎常采用剛性基礎。
1.磚基礎
用做基礎的磚,可采用頁巖燒結磚,其強度等級一般在MU10以上,砂漿強度等級一般不低于M5.基礎墻的下部要做成階梯形,以使上部的荷載能均勻地傳到地基上。階梯放大的部分一般叫做“大放腳”。磚基礎施工簡便,適應面廣。為了節省“大放腳”的材料,可在磚基礎下部做灰土墊層。
2.毛石基礎
一般采用未經雕琢成形的石塊,不小于M5砂漿砌筑。毛石形狀不規則,一般應搭板滿槽砌筑。毛石基礎厚度和臺階高度均不小于100mm,當臺階多于兩階時,每個臺階伸出寬度不宜大于150mm.為便于砌筑上部磚墻,可在毛石基礎的頂面澆鋪一層60mm厚、C10的混凝土找平層。毛石基礎的優點是可以就地取材,但整體性欠佳,故有震動的房屋很少采用。
3.毛石混凝土基礎
為了節約水泥用量,對于體積較大的混凝土基礎,可以在澆筑混凝土時加入20%~30%的毛石,這種基礎叫毛石混凝土基礎。毛石的尺寸不宜超過300mm.當基礎埋深較大時,也可用毛石混凝土作成臺階形,每階寬度不應小于400mm.如果地下水對普通水泥有侵蝕作用時,應采用礦渣水泥或火山灰水泥拌制混凝土。
(二)柔性基礎
柔性基礎一般指鋼筋混凝土基礎。這種基礎的做法需在基礎底板下均勻澆筑一層素混凝土墊層,目的是保證基礎鋼筋和地基之間有足夠的距離,以免鋼筋銹蝕,而且還可以作為綁扎鋼筋的工作面。墊層一般采用C10素混凝土,厚度100mm,墊層常伸出基礎邊界100mm.
鋼筋混凝土基礎由底板及基礎墻(柱)組成。現澆底板是鋼筋混凝土的主要受力結構,其厚度和配筋數量均由計算確定。基礎底板的外形一般有錐形和階梯形兩種。錐形基礎可節約混凝土,但澆筑時不如階梯形方便。鋼筋混凝土基礎應有一定的高度,以增加基礎承受基礎墻(柱)傳來上部荷載所形成的一種沖切力,并節省鋼筋用量。鋼筋混凝土柱下獨立基礎與柱子一起澆筑,也可以作成杯口形,將預制柱插入。條形基礎的受力鋼筋僅在平行于槽寬方向放置;獨立基礎的受力鋼筋應在兩個方向垂直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