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取景窗口內的測光表:
在相機的取景窗當中最下方有一個類似我們學生時代用的尺子一樣的刻度表,這就是相機內自帶的測光表,我們可以根據這個刻度表來判斷我們的測光是否準確。
實時模式中屏幕上也會出現測光表:
如果我們用實時模式(液晶屏)取景拍攝的話,在液晶屏的正下方也有刻度表(測光表)和取景窗下方的測光表是一模一樣的。
肩屏上也會有測光表:
在一些中高端的單反相機中,在相機的肩屏上也有一塊很小的顯示屏,在肩屏上也可以看到測光表,和取景窗以及液晶屏當中的測光表是一樣的。
END
影響測光表的因素1:ISO
ISO越低獲得的光線越少:(畫質好)
影響測光表變動的因素有3個,其中ISO的影響最大,當我們把ISO設置的越小(比如100、200)在相同參數下,獲得的光線會比較暗,測光表會比較偏左邊(左邊說明偏暗)
ISO越高獲得的光線越多:(畫質差、且較多噪點)
而當我們把ISO設置的很高的時候(比如800、1600)我們獲得的光輝變很多,照片會變的很明亮,但是ISO越高照片的畫質會下降,進行放大的時候會有很明顯得噪點,同時測光表會比較偏右(右邊說明偏亮)
影響測光表的因素2:快門
快門越低光線越多(拍攝高速物體容易模糊)
快門的速度也可以影響測光,快門如果越慢,我們得到的光線就會越多,不過再拍攝快速運動的景象時(比如舞蹈、跑步)就會變的很模糊。
快門越快光線越少:
而快門的速度如果變的很快,則進來的光線就會變少,測光就會變的比較暗,測光表的光標位置就會比較偏左邊。
影響測光表的因素3:光圈
光圈越大光線越多(可以得到比較好的虛化效果)
光圈越大,我們得到的光線越多,圖片會越明亮,不同的鏡頭最大的光圈不同,光圈越大,對焦范圍會越小,圖片虛化會更加明顯。測光表會靠右。
光圈越小光線越少(拍攝集體照的時候較多使用)
而拍攝一些集體照,或者需要照片的邊緣非常清晰的話,則需要使用小光圈,小光圈得到的光線很少,圖片會比較暗,測光表會靠左。
正常的測光:
那怎么樣才是比較好的測光呢?一般來說不管任何場景,只要我們的測光表指針接近中間,就說明你的測光是比較均衡的,合適的。
特殊的題材需要特殊的測光:
當然了,如果你要拍攝高曝光(特別亮)或者要拍攝黑暗環境下的事物(特別暗的)測光上就不需要把光標調整到中間啦!
測光主要就是給取景器里面尺度表進行參考,來判斷拍攝照片曝光是否合適,A和S檔就是機器根據測光值進行光圈或快門的匹配。主要就是在拍攝不同景象的時候選擇不同測光模式,選取一個基準點。
像順光情況下,畫面整體光差不明顯,用矩陣測光就可以取得不錯的效果。而逆光時因為陽光的原因會造成背景光線與背陰處反差較大,這時就用中央重點測光或者點測光來獲得想拍攝物體的測光值再進行拍攝,這樣天空就會形成過曝變得很白,而想拍的物體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簡單說就是想拍哪就取哪個位置作為測光點,矩陣測光、中央重點測光和點測就是他的光線評估范圍從大到小。
風景用矩陣測光,人像用中央重點測光,光線反差大用點測。風景拍攝范圍大,就用整張照片進行評估;人像重點在與人臉的表達,就用中央區域做參考;反差較大就選想拍的那個點。
1、點測光。再拍一些復雜光線下的對象時,選擇點測,根據需要,可選擇畫面中人物的面部或畫面中的中灰部分進行測光,能保證拍攝主體獲得正確曝光。測光點是可以有拍攝者進行控制的,拍攝中,要根據角度和拍攝對象不停的變化和調整,才能獲得最佳效果。點測試一種比較精準,但對攝影者要求較高的測光方式。
2、評價測光。評價測光是萬能膠,是對畫面光線平衡和妥協之后的產物,最適用順光和比較平淡光線下的拍攝。呵呵,基本上的拍攝都可以用它進行測光,是一種相機通過分析,自動設置曝光參數的曝光方式。合影、風光都沒問題,要注意的是,復雜光線,大逆光,高反差等用起來會比較不靈光。
測光,顧名思義,就是測量取景范圍內的光照的強度。就好比測量海拔一樣。
測光的最終用途,就是為我們的拍攝提供曝光參考。簡單的說:如果一張照片我們看著覺得發黑灰,那就很可能是因為曝光不足的緣故;如果看著太亮白,那很可能是因為曝光過度的原因。
在實際的拍攝中,要用到的測光方式主要有三種:
1 點測光:只對取景范圍內的某個點(占整個范圍的5%以內)進行測光。
2 重點測光:對取景范圍內的某重點區域(占整個范圍的15%以內)進行測光。
3 區域(或者評價)測光:這個是對整個取景范圍內的進行很多個分區,然后分別測光,最終計算得出一個妥協的結果。
在攝影中,測光是最重要的三要素之一(測光、聚焦、構圖),也是最難掌握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