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墻、陽臺、欄板等一般情況下都是按經驗進行配筋的。但是如果要進行計算時如何進行計算呢。還請大家進行討論。這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
女兒墻欄板超過1.2米算墻, 女兒墻是建筑墻體中的一種形式,最早叫做女墻,又叫女垣,實際名稱為壓檐墻,民間稱城垛子,是一種高出屋面和城墻的矮墻。
從建筑形式上講,女兒墻是處理屋面與外墻形狀的一種銜接方式,后來逐漸發展成為一種專門的防護用墻。女兒墻的來歷非常有趣,據民間傳說,在古代時,大戶人家由于受封建禮教的束縛,為了不讓自己的女兒隨便出門,在屋頂和墻垣上特意建造了一堵墻,而女孩子們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卻又禁不住外面世界的精彩和誘惑,于是便悄悄地攀上屋頂或高墻上,隔著那道矮矮的防護墻向外眺望,久而久之,便被人稱作女兒墻了。女兒墻的建筑形式多種多樣,一般來說有實心墻和帶了望孔的。
宋《營造法式》--"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就是城墻邊上部升起的部分。
高度不超過人身胸部,位于露天,處在房上、臺上或墻上之墻的矮墻。源出“女墻”,又名“壓檐墻”。常于城墻、平臺房或樓臺之上。作用與護身欄桿相同。女兒墻的墻體既可以砌實體,也可以采用花磚或花做法,還可以用經過砍制雕刻的磚仿各種木制欄桿砌筑。
古代城墻上面呈凹凸形狀的矮墻。缺口多作射孔,可用于御敵。漢·劉熙·釋名·釋宮室:“城上垣曰睥睨,言于其孔中睥睨,非常也。……亦曰女墻,言其卑小,比之于城,若女子之于丈夫也。”水滸傳·第三十一回:“這孟州城是個小去處,那土城苦不甚高。就女墻邊,望下先把樸刀虛按下按,刀尖在上,棒梢向下。”亦稱為女兒墻、女垣、箭垛。
女兒墻是建筑物屋頂四周圍的矮墻,主要作用除維護安全外,亦會在底處施作防水壓磚收頭,以避免防水層滲水、或是屋頂雨水漫流。依建筑技術規則規定,女兒墻被視作欄桿的作用,如建筑物在10層樓以上、高度不得小于1.2m,而為避免業者刻意加高女兒墻,方便以后搭蓋違建,亦規定高度最高不得超過1.5m。
上人屋頂的女兒墻的作用是保護人員的安全,并對建筑立面起裝飾作用。不上人屋頂的女兒墻的作用除立面裝飾作用外,還固定油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