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莓(學名:Duchesnea indica)為薔薇科蛇莓屬的植物。分布在南達印度、印度尼西亞、歐洲及美洲、阿富汗東達日本以及中國大陸的遼寧以南各省區等地,
蛇莓是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色柔毛。莖細長,匍狀,節節生根。三出復葉互生,小葉菱狀卵形,長1.5~4cm,寬1~3cm,邊緣具鈍齒,兩面均被疏矛橇,具托葉;葉柄與地片等長或長數倍,有向上伏生的白柔毛。花單生于葉腋,具長柄;副萼片5,有缺刻,萼片5,較副萼片小;花瓣5,黃色,倒卵形;雄蕊多數,著生于扁平花托上。聚合果成熟時花托膨大,海綿質,紅色。瘦果小,多數,紅色。花期4~5月,果期5~6月。蛇莓用于癰腫疔毒、瘰歷結核,可配蒲公英、地丁草、野菊花、夏枯草等藥同用。
用于癌腫,可配合白花蛇舌草、七葉一枝花等藥同用。用于水火燙傷,可配虎杖根同用。
防治魚類的腸炎病,每百斤魚種用鮮草0.5公斤,加適量水,煮沸30分鐘,拌入米糠,捏成團狀投喂,每天1次,連喂3~6天。
,花黃子赤,若覆盆子, 根似敗醬,二月、八月采根,四月、五月收子。所在有之。《本草衍義》:蛇莓,今田野道傍,處處有之。附地生,葉如覆盆子,但光潔而小,微 有皺紋。花黃,比蒺藜花差大。春末夏初結紅子如荔枝色。《綱目》:蛇莓,就地引細蔓,節節生根,每枝三葉,葉有齒刻,四、五月開小黃花 ,五出,結果鮮紅,狀似覆盆,而面與蒂則不同也。其根甚細。《本草》用汁,當是取其 莖葉并根也。仇遠《稗史》訛作蛇繆草,言有五葉、七葉者。又言,俗傳食之能殺人亦不然 ,止發冷涎耳。《植物名實圖考》:蛇莓,南安入以莖葉搗敷疔瘡,隱其名曰疔瘡藥,試之神效。 蛇莓多生階砌下,結紅實,色至鮮,故名以錦。雖為莓,然第供鳥雀螻蟻耳。
Duchesnea Smith 蛇莓屬,薔薇科,6種,分布于南亞,其中D. indica Focke和D. chrysantha(Zucc. et Mor. )Miq. 2種,我國各省亦產之。本屬和草莓屬 Fragaria極相似,惟其花黃色,副萼片葉狀而有齒缺和花托干燥。
中文學名蛇莓屬
拉丁學名Duchesne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綱雙子葉植物綱Dicotyledoneae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Archichlamydeae
目薔薇目Rosales
亞 目薔薇亞目Rosineae
科薔薇科Rosaceae
亞 科薔薇亞科Rosoideae
分布區域分布于亞洲南部、歐洲及北美洲。
中國植物志37:357
屬是生物分類系統上所用的等級之一。動植物分類以種為單位,相近的種合為屬,相近的屬合為科。生物最基本的分類單位是種、其上是屬、科、目、綱和門等。門、綱、目、科、屬名的字首字母要大寫,除屬名外不印成斜體字。屬、種名印刷用斜體字或底下劃線。Duchesnea Smith 蛇莓屬,薔薇科,6種,分布于南亞,其中D. indica Focke和D. chrysantha(Zucc. et Mor. )Miq. 2種,我國各省亦產之。本屬和草莓屬 Fragaria極相似,惟其花黃色,副萼片葉狀而有齒缺和花托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