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名思義,青花瓷就是瓷器的花紋是青色的。那么鑒定青花瓷的方法就是看瓷器的花色是否是青色就可以了。只要青色的花紋的瓷器,就可以與其它種類的瓷器區別開來。青花瓷是瓷器鑒定里的大項,從元青花開始,經明、清兩代,各個朝代顏色及其款式不同,各朝代中的各個時期(如康熙、雍正、乾隆……)又不相同,主要從各時期所采用的青花料入手,其中有進口料和國產料之分,國產料中又有朱明料、回青料、石子清,還有混搭,產地有來自云南的、江西的、浙江的,這樣就形成了各個時期的顏色特征,你學會了,對出自官窯的青花瓷就有的大體的了解,然后你還需要了解不計其數的民窯瓷器………………
學海無涯……
看青料呈色可以框住大的時代分期。拿到一件青花瓷,首先依青料看是國產鈷料還是進口鈷料;是元代的還是明清時期的,是明永樂、宣德的蘇泥麻青料,還是明中期的平等青料。
時代特征中,紋飾特征是最敏感的因素。在紋飾中,許多輔助紋飾是鑒定的重要因素,如空白期前后紋樣上用大片云,而晚明清初時期紋樣中都繪括號云。
對完整器來說,當然主要是看釉。鑒定真偽時,要特別注意看是否有化學處理或人工糊泥的現象?;瘜W處理過的釉發死,涂上去的泥,用手摳易掉;但是,如果用膠水粘上去,就特別難以弄下來?,F在有人用化學方法作假,很不自然??梢允盅鄄⒂茫檬置彩且环N鑒定方法。手摸器物,要注意手感,重量過輕過重都不對。有些情況,眼不能及,而手可觸。
用被鑒定之物對照典型造型,看是否對得上。青花瓷品種再多,但從比例上講,重復品更多。各個時代的器物,在造型上都有其時代特征。抓住造型、口沿、圈足等細部分析,尤其底足最容易看出破綻。
1.看器形是否周正,有無變形。
2.看釉色是否光潔,色度是否一致,不要有砂包、氣泡、脫釉等疵點。
3.看外觀是否有缺陷,如開裂、斑點、欠釉、著色不均等。
4.看繪制技巧是否精細、工整、傳神。
5.看瓷質是否潔潤,是否有其它雜色。
談到瓷壺的鑒定,其實除了看胎、釉和工藝特征等瓷器鑒定的一般規律外,主要就是看器形。
晚唐到五代開始出現曲“流“的瓷壺,形態上明顯帶有過渡時期的特征。瓜棱壺多五瓣,侈口或喇叭形的頸口,中長頸,“流”的上端大約在口唇和頸部之間,下端位置則從肩上向下移到肩與中腹之間。
五代時的壺,其不論直“流”還是曲”流”,一般為唐代同等大小壺的兩三倍以上。當時最美的瓷壺是來自陜西耀州窯的倒流壺,后仿的顏色呈橄欖綠就不對了。耀州窯的產品釉子薄的地方微泛黃是北宋以后改用煤燒窯時二氧化硫在作怪。另外,胎子過于純凈細膩,五代的耀州還達不到,所以并不難分辨。
宋遼金元時期瓷壺的形態開始多樣化,但”流“還沒有低到腹部中線的。耀州窯、定窯、龍泉窯和景德鎮都有些很精彩的瓷壺流傳下來,民間卻罕見精品。因為如前所述,不管酒壺還是水壺,它們首先都是日用品,流傳下來自然異常的困難。
若仔細觀察,宋元之際壺的變化最大。簡單講,北宋晚期開始,執壺柄、注、流三者的關系開始科學和講究起來,已經基本處于一個平面上,腹內亦涮釉逐漸成為固定工藝。但插入的“流”在內部并不修飾處理。也就是說,元代之前壺里面插入的“流”是不修的,所以”流“的管徑插入的地方用手摸上去會感覺明顯地凸起和粗糙,拉坯和接痕清晰可辨。元代時壺的里面開始修飾,但遠不及明代那么精心罷了。因為明代壺里面修飾涮釉,變得非常講究,跟人們飲茶習慣的變化相關。明時人開始喝散茶,就有了專用的茶壺,為了使茶壺用后便于清洗,防止茶垢的積存,所以壺里面也變得光潤起來。
明清兩代瓷壺的斷代與通常青花、五彩、粉彩等瓷器的斷代方法相通。只是在造型上,通常明早期的壺頗具元風,例如從玉壺春瓶發展出的那種酒壺,造型渾厚圓潤,腹頸間過渡很快,柄與流相對也壯碩些,與元代的玉壺春瓶極其相似;明中后期則上追宋人意趣,造型反而修長挺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