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音棉,最好了,
當地的建材市場都有啊!
靜音方面:
一個良好的環境有很多衡量的指標,但音質的好壞無疑是硬指標之一。我們生活在一個聲音的世界里,但聲音過大,成為噪音,就會給人帶來損害。按照國際標準,在繁華市區,室外的噪音,白天不能超過55分貝,夜間不能超過45分貝;一般居住區,白天不能超過45分貝,夜間不能超過35分貝。人若長時間接觸噪音,會產生不良反應并可能誘發“噪音病”。除損害聽覺外,噪音還會影響身體的其他系統,帶來一些生理癥狀,比如失眠、神經衰弱、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血壓不穩等。通常遭受噪音影響的人會產生煩躁不安、容易疲乏、注意力不易集中、反應遲鈍等綜合病癥。
當前,噪聲已成為一種主要的環境污染,建筑物的聲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選用適當的材料對建筑物進行吸音、隔音、減震處理是建筑物噪聲控制工程中最常用最基本的技術措施之一。
由于對噪聲控制的手段缺乏了解,所以,“吸音”、“隔音”和“減震”幾者之間概念的差異和使用起來不可或缺的緊密關系,常常被混淆了。玻璃棉、巖礦棉一類具有良好吸音性能但隔音性能很差的材料被誤稱為“隔音材料”,早年一些以植物纖維為原料制成的吸音板被命名為“隔音板”并用以解決建筑物的隔音問題,同時減震又常常被忽略……。為了合理使用材料、提高建筑物噪聲控制效果,對“吸音”、“隔音”和“減震”這三者概念有進一步了解和明確的必要。
材料的吸音、隔音、減震區別在于,材料吸音著眼于聲源一側反射聲能的大小,目標是反射聲能要小。吸音材料對入射聲能的衰減吸收,一般只有十分之幾,因此,其吸音能力即吸音系數可以用小數表示;材料隔音著眼于入射聲源另一側的透射聲能的大小,目標是透射聲能要小。隔音材料可使透射聲能衰減到入射聲能的10-3~10-4或更小,為方便表達,其隔音量用分貝的計量方法表示。而減震既獨立吸音隔音以外,卻又與其密不可分,減震材料的使用,大大增加了吸音隔音材料的作用。
這三種材料在材質上的差異是:
吸音材料對入射聲能的反射很小,這意味著聲能容易進入和透過這種材料;這種材料的材質應該是多孔、疏松和透氣,這就是典型的多孔性吸音材料,在工藝上通常是用纖維狀、顆粒狀或發泡材料以形成多孔性結構;結構特征是:材料中具有大量的、互相貫通的、從表到里的微孔,也即具有一定的透氣性。當聲波入射到多孔材料表面時,引起微孔中的空氣振動,由于摩擦阻力和空氣的黏滯阻力以及熱傳導作用,將相當一部分聲能轉化為熱能,從而起吸音作用。
隔音材料對減弱透射聲能,阻擋聲音的傳播,就不能如同吸音材料那樣多孔、疏松、透氣,相反它的材質應該是重而密實,如鋼板、鉛板、磚墻等一類材料。隔音材料材質的要求是密實無孔隙或縫隙;有較大的重量。由于這類隔音材料密實,難于吸收和透過聲能而反射能強,所以它的吸音性能差。
減震材料的出現則是大大減少了空間音能產生震動,噪音所進行的時間,所以它以減震器和減震吊鉤為代表。
在工程上,吸音處理、隔音處理和減震處理所解決的目標和側重點不同,吸音處理所解決的目標是減弱聲音在室內的反復反射,也即減弱室內的混響聲,縮短混響聲的延續時間即混響時間;在連續噪聲的情況下,這種減弱表現為室內噪聲級的降低,此點是對聲源與吸音材料同處一個建筑空間而言。而對相鄰房間傳過來的聲音,吸音材料也起吸收作用,從而相當于提高圍護結構的隔音量。減震材料則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輔助作用
隔音處理則著眼于隔絕噪聲自聲源房間向相鄰房間的傳播,以使相鄰房間免受噪聲的干擾。
可以看出,利用隔音材料或隔音構造隔絕噪聲的效果比采用吸音材料的降噪效果要高得多。這說明,當一個房間內的噪聲源可以被分隔時,應首先采用隔音措施;當聲源無法隔開又需要降低室內噪聲時才采用吸音措施。
吸音材料的主要作用是縮短、調整室內混響時間的能力上,這是任何別的材料代替不了的。由于房間的體積與混響時間成正比的關系,體積大的建筑空間混響時間長,從而影響了室內的聽聞條件,此時往往離不開吸音材料對混響時間的調節。對諸如電影院、會堂、音樂廳等大型廳堂,可按其不同聽音要求,選用適當的吸音材料,結合體型調整混響時間,達到聽音清晰、豐滿等不同主觀感覺的要求。從這點上說,吸音材料顯示了它特有的重要性,所以通常說的聲學材料往往指的就是吸音材料。
吸音和隔音有著本質上的區別,但在具體的工程應用中,它們卻常常結合在一起,并發揮了綜合的降噪效果。從理論上講,加大室內的吸音量,相當于提高了分隔墻的隔音量。常見的有隔音房間、隔音罩、由板材組成的復合墻板、交通干道的隔音屏障、車間內的隔音屏、管道包扎等等。
吸音材料如單獨使用,可以吸收和降低聲源所在房間的噪聲,但不能有效地隔絕來自外界的噪聲。當吸音材料和隔音材料組合使用,或者將吸音材料作為隔音構造的一部分,其有利的結果,一般都表現為隔音結構隔音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