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記載,彩色玻璃的使用至少開始于7世紀,但根據現存實物來看,彩色玻璃直到羅馬式教堂興起之后才得到充分的發展,目的除了體現《圣經》中對光作為神的啟示的贊美之外,也在敘述傳說中的故事。人們在歐洲和北美的許多教堂里參觀時,都為彩色玻璃的美和豐富多樣的故事而吃驚和著迷。彩色玻璃上有如寶石般的色彩來自工匠們在制作玻璃時融入了金屬鈷、錳、銅等的氧化物。制作彩色玻璃時,工匠們先把一塊布滿形狀各異的格子的平板用石灰水刷過,玻璃按照格子的樣子被切割好后就開始在上邊手工繪圖,目的是為了使上過色的圖樣附著在玻璃的表面,隨后把玻璃放進窯內進行燒制。經過燒制的玻璃片和平板之間的接縫處的鉛絲使它們連接起來,同時鉛絲也能突出圖案的輪廓。制作好的彩色玻璃安裝在教堂的窗戶上,在陽光的照射下,整個教堂內部更加顯得色彩豐富,有時候使教堂看起來如同沐浴在神奇的仙境里。
離心玻璃棉是將處于熔融狀態的玻璃用離心噴吹法工藝進行纖維化并噴涂熱固性樹脂制成的絲狀材料,再經過熱固化深加工處理,可制成具有多種用途的系列產品。它具有阻燃、無毒、耐腐蝕、容重小等諸多優點,是目前公認性能最優越的保溫、隔熱、吸音材料。用該材料制成的板、氈、管已大量用于建筑、化工、電子等領域,效果十分顯著。
由于離心玻璃棉質地柔軟、纖維微細,施工中不會刺激皮膚,因而深受施工單位歡迎,成為保溫隔熱的首選產品。
光線在宗教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有人相信從彩色玻璃窗照射到唱詩班的光是一種神光,提示了神的精神,所以自中世紀以來,羅馬式教堂和哥特式教堂對光線的強調體現了美學與神學的統一,彩色玻璃窗無疑無疑最能表現奇妙的光線
花窗玻璃,通過拼組成一幅幅五顏六色的圣經故事,起到了向不識字的民眾宣傳教義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而花窗玻璃在建筑學上則有墻的作用,起到部分的支撐作用。如果是天主教哥特式教堂,則位于主,副入口上的圓形玻璃窗,稱為玫瑰窗;細長的玻璃窗稱為柳葉窗。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內部神秘燦爛的景象,從而改變了羅曼式建筑因采光不足而沉悶壓抑的景象,并表達了人們向往天國的內心理想。
教堂大都有些昏暗,多數是用燭火照明,現在也用電燈了,有很多還是做成蠟燭的模樣。主要的采光還是靠窗戶,外面的陽光透過花窗照進來,光的反差會很大,所以昏暗中看這些玻璃窗,線條和色彩就更為鮮明。也許這就是設計著的用心所在。
巨大的窗子射進了陽光。神學家們說,陽光燦爛的、明朗的教堂更象天堂。或者說,這陽光從天上射來,象征著“神啟”進入信徒的心靈。但是,暖溶溶的光線適足以沖淡幽秘。
當然,哥特教堂內部,占主導地位的仍然是宗教氣氛。市民文化只不過對它進行著有力的沖擊而已。所以,恩格斯說哥特教堂體現了“神圣的忘我,……象是朝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