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盆景樁坯的選擇:一般可從山采樁或地培樁中挑選。要選擇葉小或奇特有光澤且耐移栽、耐修剪、易萌發的樹種。要求根部裸露且抓地有力,理部粗壯向干部過渡收尖自然,或蒼古、虬曲、嶙峋的樹型。分枝結構合理有層次,第一枝組向上逐漸變細,符合自然規律為好。
二,上盆:根據樹樁大小及造型進行選盆,大樹式一般用馬槽盆或橢圓盆,懸崖式用千筒盆.先對根部進行修剪,去除底根和過長根系,放入盆土,填土、捅實。
三,對枝干進行修剪,去除重疊枝、交叉枝、輪生桿、平行枝。對頂心枝、背后枝進行縮剪,如是落葉雜木可在修剪前摘葉
創作和設計博古架,首先想到的是框架外型結構組成,式樣要多樣,古樸雅致,造型簡潔大方,制作更要精巧細膩,明式或清式線條,這樣才能提高博古架的藝術效應和觀賞性。有了外型結構圖案,還要合理進行框架內的定格設計。格式上下錯落安排,左右相呼應。定格不能太大或太小,太大了就顯得漏空,定格太小就會有壓抑感,掌握好定格尺寸數據最為關鍵。以上工藝操作就能顯示出博古架整體形態的秀美。
以盆景藝術家孔泰初為首的盆景流派有特點:樹形蒼勁渾厚,樹冠秀茂稠密,構圖嚴謹,活現曠野古木的風姿。 制作方法是:在樹木的第一節枝(即主干上的側枝)長到所需要的粗度時,進行強度剪截;同時選留角度、位置適合的第二節枝(或芽)
(1)取材。制作微型盆景,一般選擇枝細葉小、上盆易活而且根干奇特、花果艷麗、易造型的材料。常選用的有五針松、小葉羅漢松、真柏、黑松、瓜子黃楊、鳳尾竹、細葉冬青、六月雪、文竹、雀梅、南天竹等。以上樹種可用扦插、播種和分株等法得到植物。為了快速成型,也可到山野挖取枸杞、錦雞兒、金豆、紫藤、鋪地蜈蚣、火棘等樹樁,挖出經藝術造型后即可栽入盆中。
(2)造型。 微型盆景的制作要在細微中見功夫。要“意在筆先”,胸中備古木之形。制作前要對各種樹木的姿態、習性等了如指掌。造型要高度概括,按照樹干的特征,適當地作些畫龍點睛的加工,使之疏密有致,層次分明。造型常用的方法有棕絲結扎法、鉛絲纏繞法、折枝法、攀扎法及倒懸法等等。采用鉛絲纏繞法整形較為簡便。一般樹木整形以在早春進行為宜。具體操作要根據枝干的粗細分別選用直徑合適的鉛絲纏繞枝干,再把枝干彎成所需要的形態。用鉛絲纏繞時必須緊貼樹皮,疏密適度,繞的方向以和枝干直徑成45°角為宜,經過1~2年后樹干基本定型,才可去掉鉛絲。對那些不必要的雜亂枝條,應截短或除去。
(3)上盆。整形時要將樹木從泥盆中移栽到紫砂盆或釉盆中。盆的形狀、大小、色澤須和樹體相配。一般情況下,高深筒盆,適合于懸崖式;橢圓或淺長方形盆,宜栽直干或斜干式;圓形盆可配置低矮盤曲植物;多角形淺盆,宜栽高干式。此外,盆架也應與花盆形態色彩協調,融合成完整的藝術結構。古人鑒賞盆栽藝術有“一樹二盆三花架”的名言。
(4)養護。微型盆景的養護尤其需要周到細致。盆土宜經常保持濕潤,要見干見濕,或用盆浸法灌水。盛夏置于蔭處,用細孔噴壺往植株上噴水,保持濕潤環境。生長期間要薄肥勤施,一般每10天左右施一次。可用充分腐熟的豆餅水、蹄片水等。亦可施用全元素復合化肥,施肥方法最好也用盆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