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音樂的節奏強烈、跳躍,采用多旋律、復音音樂的復調法,比較強調曲子的起伏,所以很看重力度、速度的變化。巴洛克音樂是后期發展的一個基礎。在聲樂方面,巴洛克音樂帶有很濃的宗教色彩,當時的宗教音樂在西方音樂的發展占很大的分量。那個時期的器樂曲發展也很迅速,尤其是弦樂方面的發展.
古典主義(Classical),在近代音樂著作里遇到這個復合專門名詞而且又沒有進一層明確其范圍時,通常指的是由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形成的“維也納古典派”.
特點為形式嚴謹,又具有高超技巧,能輕而易舉地隨機應變以適應情況,而又始終保持在一定的常規中,至少不偏離它太遠,也就是著眼于取悅公眾和使之易于理解。
浪漫主義音樂的出現,使音樂走出宮廷、走向民間。新的藝術題材的出現(如藝術歌曲,交響詩等)更加豐富了音樂的表現力。很多音樂大師的傳世佳作至今久演不衰,充分顯示了浪漫主義音樂極強的生命力。
古典主義音樂在形式上常常充滿著即興的、自由的特點,其中任何個別的細節與更大的形式之間都存在著聯系,這種聯系是為了與最微小的成份相呼應,使之一部作品的結構與主題的聲響方式是自然、統一與和諧的,由此也使得幽默與滑稽在音樂表現上成為可能.
從音樂上講,古典音樂強調旋律,古典音樂大都嚴格地按照十二平均律法則調音和演奏.
通常來說,巴洛克音樂有如下一些特色——它的節奏特別強烈、活躍,短促而律動;旋律精致、跳躍且持續不斷;采用多旋律、復音音樂的復調法;作曲家普遍強調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至于音樂的速度、力度變化在當時相當被看重;曲目的調性也從文藝復興時期單一而保守的教會調式發展為采用大小調形式。同時西洋管弦樂器也在巴洛克時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小提琴的出現、撥弦古鋼琴的成形都為巴洛克音樂提供了更豐富的表現力;其他樂器的發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風格的巴洛克音樂其配器得以朝著多元化、大規模的方向發展。不過諸如管風琴、羽管健琴、維奧爾琴這類頗具歷史的古樂器依然被廣泛使用。
在音樂表現形式方面,巴洛克時期要比文藝復興時期的體裁豐富的多?;适乙约百F族對音樂的需求,促使許多巴洛克音樂家開拓出很多新的音樂表現形式,歌劇的興起(并不是起源,歌劇的起源要追述到更久之前)便是最為突出的一點。雖然巴洛克時期的歌劇曾被一些專家批評為“矯揉造作”,但卻是此后歌劇發展的一個基礎。聲樂領域的其他表現形式還有神劇、經文歌、清唱劇、受難曲和彌撒曲等,這些都是帶有強烈宗教色彩的。由此可見在巴洛克時期,宗教音樂在西洋音樂中依然占有很大的分量。巴洛克時期的器樂曲發展很迅速,出現了大協奏曲、獨奏協奏曲、管弦樂組曲、各種舞曲、前奏曲、幻想曲、托卡塔、賦格和奏鳴曲等諸多表現形式。其中很大一部分通過發展、演變,從而成為了后來更為成熟的形式。
音樂在巴洛克時期的大發展也得益于這個時期涌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作曲家。
巴洛克時期最早的著名作曲家應該是意大利人蒙特威爾蒂,他出生于1567年,被譽為“文藝復興時期向巴洛克時期過渡中顯赫的人物”、“歌劇改革之父”以及“十七世紀最出色的作曲家”,但現如今他似乎被我們所忽視,起碼在國內普通音樂愛好者當中,熟悉蒙特威爾蒂以及他作品的人不會很多。維瓦爾弟是大家很熟悉的作曲家,其實他和蒙特威爾蒂一樣,也是意大利人,但是他卻比蒙特威爾蒂晚出世一百多年!所以蒙特威爾蒂堪稱巴洛克音樂的祖師爺。另外,巴洛克時期的法國音樂不可小視,庫普蘭是其中的代表者,同樣出生于法國的拉摩也是同期著名的音樂家,他曾被譽為“十八世紀法國最杰出的作曲家”。拉摩與庫普蘭一同構建了法國巴洛克音樂的輝煌,兩者都是撥弦古鋼琴領域出色的作曲家。巴洛克時期德國音樂家的代表是泰勒曼和J.S.巴赫,其實亨德爾也是德國人,但他的創作大多在英國完成,而且還入了英國國籍,所以通常被視為英國作曲家。泰勒曼這個名字或許顯得比較陌生,但在十八世紀他在世的時候,聲譽甚至超過巴赫,但作品流傳卻不是很廣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