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創制的“八陣圖”吸收了井田和道家八卦的排列組合,兼容了天文地理,是古代不可多得的作戰陣法。謹慎堂《諸葛氏宗譜》就載有“八陣功高妙用藏與名成八陣圖”的詩詞贊歌。
天覆陣贊:天陣十六,外方內圓,四為風揚,其形象天,為陣之主,為兵之先。善用三軍,其形不偏。
地載陣贊:地陣十二,其形正方,云主四角,沖敵難當,其體莫測,動用無窮,獨立不可,配之於陽。
風揚陣贊:風無正形,附之於天,變而為蛇,其意漸玄,風能鼓物,萬物繞焉,蛇能為繞,三軍懼焉。
云垂陣贊:云附於地,始則無形,變為翔鳥,其狀乃成,鳥能突出,云能晦異,千變萬化,金革之聲。
龍飛陣贊:天地后沖,龍變其中,有爪有足,有背有胸。潛則不測,動則無窮,陣形赫然,名象為龍。
虎翼陣贊:天地前沖,變為虎翼,伏虎將搏,盛其威力。淮陰用之,變為無極,垓下之會,魯公莫測。
鳥翔陣贊:鷙鳥將搏,必先翱翔,勢臨霄漢,飛禽伏藏。審之而下,必有中傷,一夫突擊,三軍莫當。
蛇蟠陣贊:風為蛇蟠,附天成形,勢能圍繞,性能屈伸。四奇之中,與虎為鄰,后變常山,首尾相困。我是個陣法愛好者 古往今來,八陣圖一直被神秘的面紗所籠罩,對于它的運行原理及訓練方法,后世產生了很多說法,見仁見智,更增加了它的神秘。甚至有人說,八陣圖已成為千古之謎,后人再也無法解開了。事實果真如此嗎? 要剖析八陣圖,先看看“陣”是怎么一回事。 “陣”很簡單,它是軍隊雙方交戰時配置兵力的一種方式,也就是士兵不同的排列組合。在戰場上,隨著敵情、地形、氣侯等種種因素的變化,士兵的排列組合自然不可能一成不變,這就需要按照具體情況來變換這種排列組合,不同的排列組合也就形成了不同的“陣”。誰都知道,士兵的排列組合方式相當多,那么“陣”也就有許多種,現在許多歷史小說和評書都還保存了許多新穎別致的“陣”的名稱,就是這種情況的真實反映。 “陣”的出現是相當早的。可以這么說,自從有了兩個集團之間的直接的軍事對壘,便有了“陣”。因為任何軍事對壘都不可能是雜亂無章的,都必然有一個最基本的次序和排列,這個次序和排列當時雖不叫“陣”,但已經是“陣”的雛形。后來,由于戰爭實踐的不斷增多,經驗的逐步積累,人們漸漸懂得,在戰爭中適當地運用一定的部隊組合,會起到克敵制勝的效果,于是,“陣”被有意識地運用于軍事中,并產生了“陣”的概念。大約到春秋戰國時期,“陣”在軍事上已被廣泛運用,并形成了多種不同的陣。每次軍事行動均需排兵布陣,已成為軍事家們用兵的常識。 “陣”進入軍事研究領域后,古代軍事家們根據不同“陣”的不同特點,為這些陣作了恰當而形象的命名。雖然這些陣的具體運用方式大多已經失傳,但名稱被保存下來,以八陣為例,舉其要者大約有如下幾種不同說法:第一組,天、地、風、云、飛龍、翔鳥、虎翼、蛇蟠;第二組,方、圓、杜、牝、衡、罘置、輪、雁行;第三組,魚鱗、鶴翼、雁行、彎月、鏠矢、衡軛、長蛇、方圓;第四組,方、圓、牝、牡、沖、輪、浮沮、雁行;第五組,金、木、水、火、土、天、地、人;第六組,天覆、地載、風揚、天垂、龍飛、虎翼、鳥翔、蛇蟠;第七組,方、圓、疏、數、錐形、雁行、鉤形、玄囊等等。從這些陣名不難看出,“陣”是模仿自然界的天象、現象、動物形態等而形成。按照幾何學的理解,不管陣形如何復雜,其基本構成不外方、圓、曲、直、銳五種狀態。就其作用,可以大致分列如:方形陣用于集結部隊;圓形陣用于保存力量,抵抗外力進攻;雁行(尖狀)用于突擊敵人;衡軛(長形散開)用于分割包圍敵人;鉤形,左右翼彎曲如鉤,便于改變陣形,迂回包抄;數陣,密集部隊不被分散;疏陣,用于擴大陣地;彎月(扇面形)用于殲滅敵人等等。 搞清了“陣”,再看“八陣”。 “八陣”是多種“陣”法的一套組合,由八種不同的陣式組成。顯然,“八陣”不是一種陣法,而有許多變種,它的繁簡程度和運用方法都不盡相同,并可以在實戰中因時因地因敵情而變化,變成新的陣型。八陣中之八種陣型,便是這種陣法的八種大的變化。至于每陣中又有怎樣的變化,自可隨機掌握。古代一些書常說八陣是“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說的正是八陣與陣之間的變化關系。因此,需要軍事指揮員在具體軍事實踐中因敵而用,靈活掌握。 “八陣”古已有之,諸葛亮便根據這些已有的陣法,并結合自己的實戰,“推演兵法”,重新整理出一套新的“八陣”。可見,諸葛亮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繼承和發展了“八陣”,而不是首創了“八陣”。 再看“八陣圖”。 “陣”的運用充分成熟后,軍事家們便設法用符號標識等將這些“陣”記錄下來,便有了“陣圖”。記錄“八陣”的文獻,便是“八陣圖”。可見,“八陣圖”并不是“陣”,而是用來說明“八陣”的圖紙和說明書。諸葛亮為人很細致,他曾把木牛流馬的設計方案詳細地記錄下來,當然也會把自己整理的新“八陣”的排列方式乃至運用方法畫成圖稿記錄下來,并向廣大指戰員宣講和推廣。可惜這份軍事史上的珍貴文獻沒能保存下來,唐《通志?藝文略》及《宋史?藝文志》中所錄《武侯八陣圖》一卷,系后人附會,不能視為諸葛亮之原著。 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諸葛亮的陣法是“八陣”,而不是“八陣圖”。后人把諸葛亮的陣法命名為“八陣圖”,顯然是搞錯了。“八陣圖”是說明八陣的一整套資料,與“八陣”不是一個概念。《水經注》所載“八陣既成”云云,便是明證。 最后看諸葛亮八陣遺址。 現在全國各地仍存或曾經存在過的諸葛亮八陣遺址有多處,這些遺址均為石塊堆壘而成,行列整齊,結構嚴謹,從中可略窺諸葛亮“八陣”方略。那么,諸葛亮為什么要堆這些石頭,它們有什么作用呢? 諸葛亮重新整理“八陣”的目的是增強士兵的戰斗力,因此,必須讓將領乃至士兵們熟練地掌握這種陣法。古代練兵沒有教材,只有教官言傳身教。而陣法變化繁復,言傳身教效果并不理想。于是,諸葛亮想出一個辦法,在部隊屯駐的地方壘石為陣,以石代人,組成不同的陣形,增加士兵訓練的可操作性,便于迅速掌握。現在保存的“八陣”遺址,便是當年這些教學訓練設施的遺存。 可見,“八陣”遺址只是一種用來訓練士兵的設施,有人說它象現代戰爭學上的沙盤,并不完全準確。“八陣”性質如此,所謂陸遜兵困八陣圖之說,自然是無稽之談了。 至此,諸葛亮“八陣”基本已經清楚,除了現在不知“八陣”的具體訓練方法外,其他均已十分明了,既不神秘,也不是什么“千古之謎”,大可不必對它過分推崇。 陣法大致如下: 口訣:肩4、2,屐8、6,左3右7,戴9底1,5居中央。 大致圖形如下: 4 9 2 3 5 7 8 1 6 橫、豎、斜三三相加均得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