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設計立意和主題。
居住區景觀環境設計,并不僅僅單純地從美學角度和功能角度對空間環境構成要素進行組合配置,更要從景觀要素的組成中貫穿其設計立意和主題。例如,表達某種獨特的社區文化,或突出居住區本身所處自然環境的特色。通過構思巧妙的設計立意,給人們的生活環境帶來更多的詩情畫意。居住區環境景觀形態,成為表達整個居住區形象、特色以及可識別性的載體。
(2) 設計范圍。
所有空間環境的構成要素,包括各類園景小品、休息設施、植物配置以及居住區內部道路、停車場、公共服務設施、建筑形態及其界面,乃至人的視線組織等都在居住小區景觀環境設計范圍之內,從而大大擴展了傳統的綠化+ 場地+ 小品小區綠化模式的設計對象范圍。居住區環境景觀設計不僅體現在各種造景要素的組織、策劃上,而且還參與到居住空間形態的塑造、空間環境氛圍的創造上。同時,景觀設計將居住區環境視作城市環境的有機組成部分,從而在更大范圍內協調居住區環境與區域環境的關系。
(3) 設計過程。
景觀設計模式改變了從前那種待建筑設計完成以后,再作環境點綴和修飾的做法,使環境設計參與居住區規劃的全過程,從而保證與總體規劃、建筑設計協調統一,保證小區開發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和植被資源,使設計的總體構思能夠得到更好的表達。
居住區景觀組織并不拘于某種風格流派,而是根據具體的設計構思而定,但始終要 追求怡人的視覺景觀效果。景觀設計拓展了靈活多變的構圖手法與流暢的曲線形態揉合到環境中,豐富和發展了傳統的園林設計方法。設計的目的是為人們創造可觀、可游、可參與其中的居住環境,提供輕松舒適的自然空間,為人們營造詩意的空間,從而增添人們日常的生活情趣。
要有大路小路的鋪設,大路可以是柏油路、馬路,小路可以是個種花式瓷磚:比如防滑磚,?;u等等,甚至還可以是泥濘路來達到一定的效果;再有就是景觀中的水,樹木,山,建筑等等。水有很多種做法:比如靜水(流深),活水(靈動),噴泉(活潑),疊水(層次感)等等,甚至可以做日式枯山水景觀也不錯;就不提了,太多說樹木了,看情況來選擇吧;建筑更是,所有的景觀都得圍繞建筑來做。
1,居住區的景觀設計不是單純意義上的綠化設計,它包括綠化、鋪裝、標志系統、景觀照明、景觀水景、景觀小品六大方面。而這六大方面的設計,較后應達到整個景觀系統的生態、功能和動觀的效應。住宅區環境包括的內容絕不僅僅是綠化率的高低,還包括綠化、圍墻、大門、活動設施,各種指示標牌、水景、浮雕、雕塑、燈光設施、音響設施等,而這些內容又必須與住宅建筑形成一個有機的聯合體。單就綠化而言,也不是簡單的綠化就可以了,而必須考慮喬木、灌木、藤本、草本、花卉的適當搭配以及果樹、藥材、觀賞植物的搭配,以及平面綠化與立體綠化的多種手段的運用。居住區里的景觀也不只是供居民觀賞的,它必須與居民的休閑活動相匹配,也就是說,居民可以徜徉其中,能夠實實在在地使用這些景觀設施,比如居住區的集中空地作出高低錯落的構筑物應該形成或大或小、或公共或私密的活動空間,以滿足不同活動的使用要求,開闊的場地可以供居民集體晨練或舉辦群眾文娛活動,而相對隱蔽的小空間則可以給居民提供閱讀、交談的場所。
2,居住區的景觀設計包括對基地自然狀況的研究和利用,對空間關系的處理和發揮,與居住區整體風格的融合和協調。居住環境的設計原則應該是環境的內容和尺度要適合居住人的身份和文化;景觀的核心是生態;設計的內容和形式是地方的、民族的、現代的、樸素的和簡單的。居住區空間環境形象的建設要堅持以取悅于人、方便于人、服務于人為宗旨,遵循以人的感知為設計依據的原則。
注重空間得布局與流線,先講布局,在住宅小區景觀設計中,小區景觀不同于公園景觀,要注重實用功效和美學藝術。現代人趨向于情感與文化品位的生態化人居環境,正如斯坦利·懷特所闡述的那樣“如果我們的設計能含納草地、森林和山,那我們能占據的景觀將富含原土地之奧妙。景觀特征應被加強而不是被削弱,而最終和諧應存在于一個復合體上,這些人為化的景觀是最動人、最可愛的,只要景觀的結構和靈魂能被保留,我們就會感到快樂和興奮”。因而在其景觀效果表達上要結合人文內涵,創造出充滿情趣的生活空間。在居住小區景觀設計中,還應充分考慮居民要求,滿足小孩嬉戲,老人活動、品茶、下棋以及居民體育鍛煉、健身等。
3,環境景觀道路設計要求道路有生動曲折的布局,人在通過道路的過程中受到環境氣氛的感染,通過道路表現出景觀的主題,引導居住者進入情景之中。這就要求景觀道路要做得“出人意外,入人意中”。適當時候,通過巧妙布置,讓人覺得“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給人帶來感嘆和美的感受,使道路充滿人情味而受到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