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生活中的某個角落,經常會囤積一些廢舊物品,這些東西如同雞肋,沒有很大的價值,扔掉又覺得可惜。然而,恰恰是這些在我們身邊極普通、司空見慣了的東西,當我們從創造的角度重新審視和利用它們時,它們不同的材質、多種多樣的造型、豐富的顏色、有趣的紋理等往往會激發學生無窮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變成學生創作的好材料。教育理論家狄德羅說過:“知道事物應該是什么樣,說明你是聰明的人;知道事物實際是什么樣,說明你是有經驗的人;知道怎樣使事物變得更好,說明你是有才能的人。”個性化的選材和表現手法會讓美術課堂妙趣橫生,促使學生樂于探索,善于動手。
一、 廢舊物品的種類。
廢舊物品的種類很多,它涵蓋了生活中的每個方面,包括吃、穿、住、行等。從材質上看有紙、布、木、塑料、金屬等軟性材質和硬性材質。它們各自表現著自身的材質美感,如布料織物的松軟豐厚、玻璃的晶瑩剔透、塑料的柔潤細膩、金屬的規整光潔。用廢舊物品創造設計可以選取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易收集的一些物品,主要有這樣一些類別:
紙材料:各種舊的包裝盒、紙頭,如牙膏盒、掛歷紙等;
玻璃材料:舊玻璃瓶、杯子等;
布材料:各種布頭、毛線等;
塑料材料:廢舊飲料瓶、塑料板、塑料帶等;
金屬材料:鐵絲、易拉罐、小零件等;
其他材料:蛋殼、石頭、貝殼、麥稈、豆子、羽毛等等;
總之,只要我們積極動腦,創意好,并且用心去制作,方法恰當,任何材料都能在我們手中變換出驚喜!
二、 廢舊物品的再利用設計。
怎樣在這些平平常常、司空見慣的東西中發現“新亮點”,這是我們美術課堂創作的出發點,一般來講廢舊物品的再利用設計可以分為兩類:裝飾品設計和小發明設計。
1、 裝飾品設計:現代生活對裝飾品的需求越來越高,人們用它們來美化環境、陶冶情操,其中一些民間手工藝人制作的裝飾品如麥稈工藝品、貝殼工藝品、竹制工藝品、根雕工藝品以其獨特的材質感和造型美更是受到廣泛的歡迎。而在我們的美術課堂中,利用廢舊物品制成各種各樣的裝飾品,不僅可以培養我們對美的感受和觀察能力,還能鍛煉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動手能力,是一項十分有趣又有意義的訓練。那么,應如何利用才能巧妙的體現它們的裝飾美感呢?
⑴ 從材質上體現:很多物品都有它天然的材質美,裝飾效果應以保留和突出材質美作為裝飾品的主要特點而體現出來,任何破壞其天然材質、盲目追求造型的方法是不恰當的。如用貝殼制作工藝品,貝殼有其特有的自然形狀、色彩,不須渲染更耐人尋味,如果在創作時胡亂刻剪、涂色,那就只會毀壞貝殼工藝品,如同畫蛇添足,更談不上裝飾美了。
⑵ 從形態上體現:在著手對物品進行改造之前,先對它進行一番仔細的觀察,展開聯想,你可以試著橫看、豎看、左看、右看,看它到底象什么,利用其原有形態再進行創作,裝飾品會更巧妙生動。很多小朋友都非常喜愛“畫石頭”,其實就是“卵石畫”,在我們的太湖邊、小河旁,那些不起眼的,光溜溜的卵石,曾經留給我們多少兒時美好的回憶,它們有的外形完整、有的凹凸有變化、有的則奇形怪狀;有的外形像小鳥、有的像動物的臉、有的像人物的側影,而經過我們小朋友奇妙的想象和設計,它們搖身一變,就成了“小燕子”、“獅子大王”、“老壽星”、“小姑娘”等等,小小的卵石一下子就栩栩如生起來。
⑶從肌理色彩上體現:物品本身所具有的肌理和色彩本身就具有很強的裝飾性以及很好的裝飾效果,像稻草編制物有其樸素的色澤和美麗的編織紋路;亞麻布、麻袋布由于其紋理粗而毛糙,用它們制成的壁掛更有一種粗獷野性的草原氣息。所以,在設計制作中要盡可能防止被掩蓋。
在我們的小學美術課本上,不乏有很多生動有趣的手工課,教授學生在抓住這三點的基礎上利用廢舊物品進行設計制作,不但能更好的體現作品的裝飾美,更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2、小發明設計:善于發明的人都具有活躍的思想和豐富的想象力,所以指導學生利用廢舊物品進行小設計、小發明時,重要的是學會如何培養發現與想象的方法,可以讓學生從日常生活、學習、工作、勞動中入手,對那些感到用起來不稱心、不順手、不方便的東西和方法,用自己已學過的知識、設計、制作出目前還沒有過的更順手、使用起來更方便的新東西,創造出新的方法。或者對現有的東西、現有的方法進行改進,從而給別人的學習、生活、工作、勞動帶來方便,以下是幾種常用的設計方法:
⑴ 變換功能法:既然是發明設計,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就是作品的靈魂——功能。一些廢舊物品的原有的功能已經喪失,或者已經沒有意思,這時,如果設計只是恢復它的功能,效果不見的很好,但如果能夠把它“移花接木”,賦予新的用途,則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妙。在我們實驗小學今年的藝術節中,在“建設節約型校園”這個主題的倡導下,同學們開動腦筋想出了好多連老師都沒有想到的好點子,利用廢舊的材料,變換它們的功能,做出了很多精彩、巧妙的作品。例如,一年級的一位小女孩利用很多漂亮的毛線,均勻地、一層層地、有規律地繞滿在一個空酒瓶上,還用有著不同花紋的舊布頭以及細鐵絲做了幾枝花插在酒瓶中,一組美麗的花瓶花束便展現在我們眼前;有的同學更是聰明,竟把廢舊的CD當成鐘表盤,在上面寫上時刻數字,用薄塑料片剪成時針、分針、秒針裝在上面,再在CD盤背后裝上舊機芯,一個滴滴答答的小鬧鐘就誕生了!還有的同學則利用他們喝飲料剩下的易拉罐,進行一番剪、卷,做成了放置肥皂等小物品的小花籃。這種方法不但使同學們的設計有了靈感,更激發了他們的創作熱情,創造了他們學習、生活中一份與眾不同的“美”。
⑵ 設想法:把身邊的廢舊物品試著用擴大數量進行組合或縮小的方式進行設想,或者干脆反過來逆向思考,常常會有想不到的好效果。我們可以常常這樣想:變大一些會怎樣?變小一些會怎樣?變長一點呢?把它倒過來試試會怎樣?通過這樣的思考,這些廢舊物品在你的這些設想下改變,成為新穎而有趣的東西。如,家里的院子大了,花草樹木也多了,舊的噴水壺澆水夠不著遠一點的花,怎么辦呢?如果水嘴能要長就長,要短就短就好了!于是,就有了伸縮噴水壺,澆花的水嘴可以像80年代電視機上的天線一樣伸長縮短,是不是很棒呢?!
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重新組合或分開物品、把原有物品的其中一部份進行創新改革等方法進行設計,只有打破常規、巧妙嫁接,才會設計出新穎的作品。如,平日家里拖地又累又麻煩,于是有人就發明了擦地拖鞋,外觀和普通拖鞋一樣,但它的底部增加了一層防滑、耐磨、戲塵力強的絲狀化纖材料,就像鞋底下“長”了拖把一樣,穿上這種拖鞋,在房間里來回走動時,也將地板擦的干干凈凈,成了“自動清掃器”!又比如平常用的毛筆會弄臟書、課桌、衣服。山西省平遙縣一中學生鄧云麗等發明了伸縮毛筆,它的外形比普通毛筆多一個帶卡子的筆帽,使用時,一按筆帽,筆頭伸出。用畢,一按筆帽,筆頭就自動縮回去。該項發明獲全國青少年科學創造發明比賽三等獎。
這些例子說明小發明并不很難,“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做小發明的有心人,多多留心、觀察,勤于思考,就能夠想出發明的課題及方法,再經過多實踐,一定能夠取得小發明的成功。
目前,廢舊物品的再利用設計已成為我國建設循環經濟、節約型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正確處理垃圾,使垃圾變廢為寶,已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這一項活動不但激發了青少年的創新意識,還提高了他們的動手能力、豐富了他們的文化生活,倡導青少年注重環保、勤儉節約,成為社會文明新風尚的“小標兵”。
廢物利用1、DIY玩具箱。孩子的玩具太多,堆在房間里顯得很凌亂,這時候,陽臺上廢棄的大紙箱子就可以派上用場了,與雜物收納盒的制作方法相似,在紙箱的四周貼上色彩鮮艷、有卡通圖案的畫紙,比較能討孩子的歡心。放在房間里專門裝孩子的玩具,同時也能使孩子養成收拾東西的好習慣。水果籃則可以用來裝毛絨玩具,掛在墻壁上還能節省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