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子草屬植物的原生地主要是泥炭沼地和瘦脊的濕地,常年均處于濕潤的狀態。因此,人工栽植瓶子草,首選的植料應是活的白水苔最好,其次是干的白水苔,可將其吸透水后直接作為植料。此外,泥炭土亦可直接用來栽植瓶子草,如果能夠在其中拌入1/3的酸性粗砂,以利于其根部的透氣,則有更好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紫色瓶子草(S.purpurea)在原產地生長于稍堿的沼澤地 故其植料應用稍為偏堿者較好,方法是在白水苔中加入適量的熟粉或蜆殼粉,將其pH值由4―5調至6左右便可直接應用。在栽培用盆方面,由于瓶子草需要有少許水分泡浸會生長更好,應選擇一個半腰水的花盆栽植較好。這類盆具在市場上較少,自己動手制造,方法是在普通的素燒紅磚盆或塑料盆上套入一個水仙盆即可,關鍵是水仙套盆應處于栽植盆的上半部,亦即“腰部”,以便澆水后漏出的水浸于栽植盆的齊腰處。此外,瓶子草盆栽一般以吊盆或塑料盆栽植,購回后為其選一個腰水水碟,對口后栽培會十分有利。要成功栽植瓶子草,了解其所需溫度十分重要,一般,夏季所需溫度應在21―35C,冬季在1.7―713較為適宜。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瓶子草屬植物均具有耐輕霜的能力。因此,人工栽培,冬季無需移入溫室,極度嚴寒時除外。瓶子草是一種濕生食蟲植物,在野外可長年浸于沼澤地中生長,因此需要一個極濕的環境,其生長才會壯旺。在人工栽培條件下,如果用腰水套盆種植的話,澆水時可直接將水灌入套盆中或澆至套盆水滿為止。如用漏水的普通花盆栽植,在生長旺盛季節,要保持每天澆水1次和噴霧,以制造高濕度的環境條件,尤其是炎熱的夏季,澆水次數可適當增加為2次,以補烈日迅速蒸騰水分的不足。到了冬季休眠期,可節制澆水,保持盆中植料稍濕即可。在自然生長地,瓶子草在充足和直射陽光下.在充足陽光照射下其地下土壤保持冷涼對它的生長十分有利。但到了休眠期,光照可減至最低或在完全無光環境下休眠。因此,人工栽培的瓶子草,每天要有6~8小時的陽光照射最好。如果光照不足,盆栽的瓶子草會變得色澤晦暗和徒長,植株原有的鮮紅色澤會消失并變成暗綠色。在野外,瓶子草生長于貧瘠的沼澤地中,以其捕蟲囊誘捕昆蟲作補充養料來吸收。在人工栽培環境下,盡管蟲源不少,但為了使盆栽的瓶子草快速長大,定期施肥必不可少。一般來說,在生長旺盛期,施肥應每隔3~4周1次,施用方法可噴施或淋施,亦可將稀釋的液肥灌入捕蟲囊中讓其吸收。有人栽培瓶子草時,人工抓一些弄死的小昆蟲放入其捕蟲囊中讓其作補充養分吸收。更有甚者還將碎的豬肉塊或牛肉塊放入捕蟲囊中,以為它們可將其消化吸收,其實這樣做是適得其反,不僅補充養分的效果達不到,還會由于肉塊的腐爛使提早枯萎,亦即瓶袋被爛肉塊腐蝕出一個大孔。瓶子草的施肥濃度一般以2000~5000倍為宜,較稀的液肥施用后有利于植株快速的吸收,尤其是灌入捕蟲囊中液肥更要注意濃度。一旦到了冬季休眠期,施肥即可停止直至來年春暖重現生機時恢復。危害瓶子草的病蟲害主要是栽培環境欠佳所致,如通風不良、過于陰蔽,過冷或過熱以及空氣污染等。常見的蟲害有紅蜘蛛和蚜蟲,一經發現可用氧化樂果或三氯殺螨醇1000倍液噴殺。 病害主要是由于水苔腐爛引致的根腐病,此時應及時換盆,除去老舊的植料,剪去爛根后再用新植料再植。此外,如通風不良和過陰會易生黑斑病,此時應改變環境,剪去病葉,然后用百菌清或石硫合劑噴灑防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