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建筑保溫技術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主要形成了外墻外保溫和外墻內保溫兩種技術形式。外墻內保溫是在墻體結構內側覆蓋一層保溫材料,通過粘接劑固定在墻體結構內側,之后在保溫材料外側作保護層及飾面。目前內保溫多采用粉刷石膏作為粘接和抹面材料,通過使用聚苯板或聚苯顆粒等保溫材料達到保溫效果。外墻外保溫是在主體墻結構外側在粘接材料的作用下,固定一層保溫材料,并在保溫材料的外側用玻璃纖維網加強并涂刷粘結膠漿。隨著外墻外保溫形式的不斷完善與發展,目前主要流行有聚苯板薄抹灰外墻保溫形式、聚苯板現澆混凝土外墻保溫、聚苯顆粒漿料外墻保溫等幾種外保溫操作方法。下面是簡單的外墻外保溫系統實際中的應用情況:1.保溫層應采用熱阻值高,即導熱系數小的高效保溫材料,其導熱系數一般小于0.05W/m?K.根據設計計算,具有一定厚度,以滿足節能標準對該地區墻體的保溫要求。此外,保溫材料的吸濕率要低,而粘結性能要好;為了使所用的粘結劑及其表面的應力盡可能減少,對于保溫材料,一方面要用收縮率小的材料,另一方面,尺寸變動時產生的應力要小。為此,可采用的保溫材料有:膨脹型聚苯乙烯(EPS)板、擠塑型聚笨乙烯(XPS)板、巖棉板、玻璃棉氈以及超輕保溫漿料等。其中以阻燃膨脹型聚苯烯板應用得較為普遍。2.保溫板的固定不同的外保溫體系,采用的固定保溫板的方法各有不同。有的是將保溫板粘結或錨固在基底上,有的為兩者結合,以粘結主為,或以錨固為主。將保溫板粘結在基底上的粘結材料多種多樣。在不同的體系中,此種粘結材料運到工地時的狀態有所不同:a.成品膠漿,使用時不需添加其他任何材料,既不需要再行配料,也用不著再進行攪攔.b.使用前需要添加其他物料(如水泥).c.為單組份粉狀材料,用前需加水攪拌均勻.d.雙組份材料,施工時按配比攪拌均勻.3.面層薄型抹灰面層為在保溫層的所有外表面上涂抹聚合物粘結膠漿。直接涂覆于保溫層上的為底涂層,厚度較薄(一般為2~3mm)。內部包覆有加強材料。加強材料一般為耐堿玻璃纖維網格布,包含在抹灰面層內部,與抹灰面層結合為一體,其作用為改善抹灰層的機械強度,保證其連續性,分散面層的收縮應力和溫度應力,避免應力集中,防止面層出現裂紋。網格布必順完全埋入底涂層內,從外部不能看見,以使不致與外界水分接觸(因網格布受潮后,其極限強度會明顯降低)。不同的外保溫體系,面層厚度有一定差別。但總體要求是,面層厚度必順適當,薄型的一般在2~3mm以內。如果面層厚度過薄,結實程度不夠。就難以抵抗可能產生外力的撞擊;但如果過厚,加強材料離外表面較遠,又難以起到抗裂的作用。4.零配件與輔助材料在外墻外保溫體系中,在接縫處、邊角部,還要使用一些零配件與輔助材料,如墻角、端頭、角部使用的邊角配件和螺栓、銷釘等,以及密封膏如丁基橡膠、硅膏等,根據各個體系的不同做法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