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不畏嚴寒,傲霜斗雪,自古以來一直受到人們的稱頌。依栽培目的不同,梅花可分為花梅和果梅兩大類。果梅常栽于果園,以收獲果實為主;花梅栽于庭院或花盆中,其花色艷麗,品種豐富,主要供人觀賞。 ①上盆 梅花盆栽以花梅為主。盆栽梅花,在 9-10 月上盆較好。選用經過嫁接、已在實地栽培 2-3 年、根莖較粗壯的樹苗上盆,這樣栽后當年就能見花。為使梅花成型,一般可在株高 20-30 厘米處進行截頂,留頂端 3-4 個新芽作為主枝培養。梅花適宜在輕松肥沃的土質中生長,盆土一般用 2 份腐葉土、 2 份風化河泥或稻田泥, 6 份細沙土混合即成(也可在培養土中略摻糞干或餅肥)。上盆后要連續澆兩次透水,放在陽光充足處養護。花盆以普通瓦盆較好,開花時將其移置紫砂盆內,供觀賞。 ②澆水 梅花對土壤水分很敏感。澆水要掌握不干不澆,澆則要透,見干澆水,忌過濕的原則。土壤含水分過多,葉片將發黃而脫落。如果發現青葉脫落,則是因為土壤過干。為了使梅花多著花蕾,當新枝長至 25 厘米左右時,應作“干旱處理”,即作短時間的停止澆水,俗稱“收水”處理,使植株因缺水而葉片翹卷,枝條略呈萎蔫狀,然后再澆小水“緩苗”,“小水”的水量約是通常澆水量的 6-7 成。小水連續幾天后再作短時間的停水,這樣反復幾次,迫使新梢停止生長及二番枝的萌發,俗稱“定頭”。然而再慢慢“放水”,逐步恢復正常澆水。這種“收水”的目的,能控制新梢不至長得太長,同時也能使植株集中養分增加花芽生長,可達多著花蕾的效果。但應注意,由于盆土已干燥過久,應先澆小水使根部緩緩吸收,逐漸恢復生機,切不可立即大水澆灌,大水會造成大量落葉。梅花有孕蕾期間落葉會直接影響著蕾,所以要特別注意。梅花喜水,但不耐澇。春季雨水多,易使枝條旺長而使花芽減少。黃梅季節是孕育花芽的時候,盆土宜略干,此時水分過量會使枝條生長細長,甚至會產生葉黃凋落,影響著蕾開花。夏季高溫宜濕,可在上午 8 時至下午 4 時左右各澆水一次。大雨后應注意側盆倒水,防止盆內積水。秋季要逐漸減少澆水量,以保持濕潤為宜,一般 1-2 天上午澆水一次即可。霜降落葉后,花芽已長大,可以隔天或隔幾天澆水一次。開花和展葉期也要少澆水。 ③施肥 盆栽梅花的施肥,春季除上盆和換盆時施給底肥外,可施一次濃肥(人糞 70% 、水 30% ),施后第二天必須“回水”。這次濃肥后,已能滿足春季抽枝發葉,不必再施肥,特別是當芽長到 5 厘米上下時,更忌施肥,不然易使枝條發生徒長,還易引發蚜蟲危害。 5 月中下旬,可施淡追肥 1-2 次(人糞 30% 、水 70% ),目的是促使形成花芽。 8 月上旬,為第二次發根期,同時為了促使花芽肥大,也可施追肥一次(人糞 30% 、水 70% )。 9 月上旬,梅花新根已較老熟,為了使花芽健壯,也可再少量追施一次磷肥。 在含蕾待放時,追施少量氮素或磷鉀肥。肥料來源有:豆餅水,花生餅水(澆在盆土上),干雞糞(撒在盆土上或埋在盆邊)。 ④修剪 梅花枝條宜稀忌繁,枝條過密時須及時修剪。花芽形成在當年新生的枝條上,在新枝中以短枝和中枝開花較多,長枝往往無花,因此欲使多著花,可用修剪的辦法促使多生新枝。初上盆的幼株可選留強壯的枝條 2-3 枝,在 20 厘米左右處短截,其余枝條可自基部全部剪去,使在短截的枝條上長出新枝。在生長過程中若有徒長枝、纖弱枝、病害枝、重疊枝及密生枝,都應及時剪除。修剪要和整形相結合,整形根據植株生長勢,保持自然形態,不求挺直壯觀,而講究橫、斜、倚、曲、古、雅、蒼、疏,要有詩情畫意,有疏有密,疏密相間。花期過后,除主枝留 20 厘米外,其余枝條均在 3 厘米左右處剪去。開花枝在花后將枝條的上部剪去,保留基部 3-4 個葉芽,促使這些葉芽成為新梢,再形成開花枝。 ⑤翻盆 盆栽梅花最好能每年翻盆換土一次,盆口直徑 30 厘米以上的可兩年翻盆。當花謝以后,約 3 月底至 4 月初,即可進行翻盆。翻盆時先將全株從盆中脫出,略將原土鏟去一部分,結合整枝修剪,并把枯朽的老根及生長不良須根剪除,然后將根部置陽光下曬兩小時左右,使其表面干燥。花盆視植株大小選用比原來略大的瓦盆。盆中添換新土,可施入適量豆餅、馬掌或羊蹄殼作底肥。上好盆后,用預儲于缸內的清水澆透,然后放在向陽通風、陽光充足的場所。 盆栽梅花于冬季落葉后,可移至不結冰的室內越冬。如欲促成早開花,可在預期觀花前 60-70 天移入 10 ℃左右的低溫溫室,屆時即可開花。在此期間要注意澆水,多曬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