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熱防護系統具有大尺寸、可重復使用、全壽命周期成本低的突出優勢,是可重復使用運載器次高溫區大面積防熱的首選熱防護系統。金屬熱防護系統主要由三部分組成:金屬蜂窩夾芯板、多層反射隔熱結構和支架連接結構。作為金屬熱防護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金屬蜂窩夾芯板的性能和結構可靠性關系到金屬熱防護系統的使用壽命和可重復使用運載器的安全。 金屬蜂窩夾芯板具有質量輕、比剛度大、比強度高、隔熱性能優良等優點,因此被廣泛地應用于火箭、導彈、飛機、衛星等航空航天領域。蜂窩夾芯板作為可重復使用運載器的主要表面承力部件,不可避免的承受氣動力、氣動熱、交變疲勞載荷、沖擊載荷等。由于蜂窩夾芯板是復合結構,各種模擬方法都要以準確的材料參數為基礎,而且金屬蜂窩夾芯板在使用過程中還會受到疲勞載荷和不同程度的沖擊,材料在交變載荷下的疲勞性能和在動態載荷作用下的力學性能并不清楚。另外,面板與蜂窩芯子之間的脫粘缺陷是蜂窩夾芯板最普遍也是危害性最為嚴重的缺陷之一,缺陷的位置位于結構內部,很難觀察和檢測,在損壞或斷裂之前幾乎沒有什么先兆,其破壞具有突然性,往往對結構造成致命威脅,形成安全隱患。因此,準確定位面板內部缺陷的位置,并對含脫粘界面的蜂窩夾芯板的強度進行預報,以及分析脫粘界面裂紋的擴展過程對認識金屬蜂窩夾芯板的損毀機制有很大的幫助。 由于金屬熱防護系統的研究在國內尚處在起步階段,蜂窩夾芯板的力學特性并不清楚,對蜂窩夾芯板失效過程的表征與評價方法比較有限。本文針對蜂窩夾芯板在使用過程中的力學性能進行了理論、實驗以及數值模擬等方面的研究,研究了其在不同溫度下的力學性能、疲勞性能、沖擊性能,并預報了界面脫粘的強度,研究了脫粘界面裂紋的擴展問題,為蜂窩夾芯板的結構設計與開發等奠定了理論基礎,對工程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在第二章中,利用實驗的方法對蜂窩夾芯板的力學性能進行了測試。采用數字散斑相關技術和時間序列散斑檢測技術,對蜂窩夾芯板共面拉伸進行了實驗研究,測得了共面拉伸的彈性模量,與利用等剛度法計算得到的蜂窩夾芯板的等效彈性模量進行對比,驗證了數字散斑相關技術的有效性和實用性。利用不同溫度下的異面壓縮實驗和三點彎曲實驗給出了蜂窩夾芯板的力學性能隨溫度的變化規律。隨著溫度的升高,異面壓縮的彈性模量、平臺應力以及三點彎曲強度都不同程度的降低;隨著三點彎曲跨距的增大,屈服載荷減小。 針對脫粘缺陷,進行了基于電子剪切散斑干涉技術的無損檢測實驗研究,并利用相移技術、灰度提取與二值化處理技術,得到了較為理想的結果。針對蜂窩夾芯板的三點彎曲力學性能,建立了含缺陷蜂窩夾芯板的有限元模型,基于雙線性內聚力模型和B-K準則,模擬了含脫粘缺陷的蜂窩夾芯板的力學性能,通過計算表明界面層間脫粘會導致應力集中,這些由脫粘引起的應力集中是導致蜂窩夾芯板在實驗過程中力學性能顯著下降的根本原因,并進行了驗證性實驗,證明了上述模型的有效性。在疲勞實驗中,發現了蜂窩夾芯板的疲勞壽命由于蜂窩芯子的方向性而不同,且高溫的疲勞壽命要高于室溫的疲勞壽命。在所承受載荷接近材料服役極限載荷的情況下,材料的疲勞破壞成為蜂窩夾芯板失效的主要控制因素,裂紋在低于材料屈服應力的反復載荷作用下成核,并發生亞臨界擴展,當裂紋長度達到臨界值,裂紋發生失穩擴展,導致整體破壞。而當材料承受的載荷遠小于服役極限載荷的條件下,由于應力水平低于或接近裂紋成核的門檻值,材料的疲勞破壞很難發生,但在蜂窩夾芯板制備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微缺陷(焊縫、膠接處),這些缺陷在疲勞載荷下成為新的裂紋源,裂紋擴展導致結構連接處發生破壞,產生應力集中,從而導致整體失效。 采用動態壓縮實驗裝置霍普金森壓桿和Instron試驗機分別研究了蜂窩夾芯板的壓縮力學性能,比較了動態載荷與準靜態載荷作用下的力學性能。由于蜂窩夾芯板具有較明顯的應力不均勻性,采用波形整形技術,將入射波進行平滑處理。通過比較實驗結果,選擇了尺寸為Φ10mm×1mm的軟質材料作為整形器,實現了試件在變形過程中處于常應變率變形狀態。通過霍普金森壓桿實驗得到了蜂窩夾芯板在2500/s-3850/s應變率變化范圍內的應力應變曲線。結果表明蜂窩夾芯板是率相關材料,動態最大應力隨著應變率的增大而增大。分別測試了20℃、200℃、400℃和800℃下的應力應變曲線,結果發現在800℃以下,在相同的應變率條件下,溫度對動態最大應力基本沒有影響。 由于層間脫粘是蜂窩夾芯板力學性能降低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研究了等效蜂窩夾芯層板的界面裂紋擴展過程,針對脫粘分層過程中出現的裂紋擴展建立了斷裂動力學模型,以復變函數論為基礎,應用自相似函數的方法將所討論的問題轉化為Riemann―Hilbert問題,得到了運動變載荷Pt n /x n、Px n +1 /tn分別作用下Ⅲ型非對稱動態界面裂紋擴展的裂紋尖端的應力、位移、動態應力強度因子解析解的一般表達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