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計理念 人的生活離不開建筑,建筑組成居住小區,居住小區構成了我們的環境,環境是構成自然的主體,然 而人又是自然的產物。因此,在本規劃設計中主要考慮“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關系,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設計中以生態環境優先為原則,充分體現對人的關 懷,堅持以人為本,大處著眼,整體設計。在規劃的同時,輔以景觀設計,最大限度的體現居住區本身的底蘊,設計中盡量保留居住區原有的積極元素,加上合諧親 切的人工造景,使居民樂居其中。 繼承傳統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建筑規劃理念,并卻盡可能的解決和完善了人們觀賞、娛樂、休閑、集會、居住、健康、工作、交流等之間的關系,從而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統一”這一永恒的主題。 居住環境是人類最為重要的生存空間。居住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系世人皆知。在本規劃設計中注意與周邊環境的協調,在內部環境中強調生活、文化、景觀間的連接,以達到美化環境、方便生活之目的。因此,處理好“自然―住宅―人”的關系,就是小區規劃著重需要解決的問題。二、設計構想 構想一:以“人”為本,為“人”服務為軸線。⒈總平面布局: 在本規劃設計中采用的是周邊式布局方式,住宅共有五個組團構成主要圍繞著中心廣場區和中心水景區四周布置,以及南向沿街布置對外商業組團。小區四周分散設 置了四個出入口,其中,主入口在西南角面向南朗河,有最佳的朝向和風景,然后,北向、南向、東北向各有一個次入口。小區內組團之間由循環雙車道相貫通,組 團內側有單車道和盡端道路相連。小區主景觀為中心的水景區和廣場區,優越的位置構成了小區內的主體環境,依山就水達到了良好的景觀效果。2功能、結構形式: 結構分析 一軸兩中心――以東南向城市干道為軸;以城市發展方向為重心以服務規劃區為中心。將住宅區與城市中心有機的結合體現了發展服務共存的原則。 一帶一片――西向為南朗河沿河綠化帶;東向為規劃綠地片區。做為兩個生態區域,它豐富了規劃區范圍內的自然環境,是不可缺少的生態資源,在本規劃設計中得以的充分利用,更體現了當今人與自然和諧的主題。兩 界――以縱向兩條道路為界。規劃區南側為公共設施用地,則在南側考慮了對外商業價值,將住宅與商業相結合,充分利用了該地段的商業價值,也體現了服務小區的規劃設計的宗旨。3.交通組織: 規劃區內道路分為五類: 主入口道路紅線寬度15m; 次入口道路紅線寬度14m; 小區內道路(雙車道)紅線寬度12m; 小區內道路(單車道)紅線寬度8m; 小區內道路(宅前道)紅線寬度5m. 道路系統猶如人們的血液循環系統,可以將相關的器官、組織有機的聯系起來,然而,道路系統也可以將各個功能、性質和用途不同的用地聯系起來。 小區內部以雙車道為主,并形成回路,是連接各個組團的主要交通;單車道是連接區內各棟的直接交通;宅前道路是進入各單元的交通。 區內設置兩條相對獨立的機動車道,中間設特殊通道相連,以保證南北片區的機動車交通相對獨立,互不干擾。機動車道和各地塊之間均有方便的聯系,各地塊設有獨立的機動車出入口。4.綠化景觀規劃: 在空間上以\\點、線、面\\的設計手法,并與水景、水系相結合“點”狀綠化――院落綠化、節點綠化,分散布置。是接近人性,提供人們休閑、游戲空間。“線”狀綠化――道路行道樹綠化,以及道路沿線灌木綠化所行成的帶狀綠化,將點狀綠化串連,形成綠化網絡,起了劃分空間的作用,延續空間的作用。“面”狀綠化――廣場景觀綠化、院落以及道路兩側的綠化帶所形成的片狀綠化,將景觀分成塊狀,并形成聯系三大綠化空間的紐帶,是整個綠化形成系統,中心水景區更豐富景觀系統,達到了多樣化的綠化效果。綠地系統由中心綠地、綠化走廊、組團綠地和住宅院落綠地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