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是借染料與纖維發生物理或化學的結合,或用化學方法在纖維上生成顏料,使整個紡織品具有一定色澤的加工過程。染色是在一定溫度、時間、PH值和所需染色助劑等條件下進行的。染色產品應色澤均勻,還需要具有良好的染色牢度。
經編麂皮絨整理的一般工藝流程為:白坯→初定型→起毛→剪毛→開纖→染色→熱定型→磨毛→成品檢驗→打卷。由于白坯布不平挺、門幅不一,因此在起毛前,必須先進行預定形處理,熱定型時溫度不能過高,只需將布面的各種皺紋去除,使布面平挺,門幅一致即可。否則超細纖維因受高溫影響,結構發生變化而難于起絨。一般溫度在155~165℃之間較為適宜,而對于起毛以后的定型溫度可適當高些,通常為185~195℃。車速為30m/min超喂較大。坯布直接進行起毛整理,絨面起毛效果比較好、均勻,經染色整理后顏色鮮艷,色光好。
下面將討論幾個重要的后整理工藝。開纖工藝是在堿性溶液中進行,這對海組分的完全溶解固然有利,但對常規PET島纖維也產生了水解作用,因而,海島纖維要達到海組分的完全溶解,其失重率比海組分的比例要稍大一些。如果海組分比例為20%時,海島纖維的失重率一般控制在22-26%左右,海組分才能完全溶解??椢锝涢_纖工藝以后,在進行染色以前必須進行充分水洗,水量要大,為使坯布上的堿液要充分中和,先在70℃含醋酸1g/L的溶液中洗10min,然后用清水沖洗,使其PH值在6.5~7這一范圍內。如果水洗不足,殘留的堿及纖維雜質滯留在布上,易造成染色色花。染色過程除了染上色澤外,對織物的收縮有很大的影響,關系到織物的密度及后道工序。在染色工藝的影響因素中,首先是染色溫度對仿麂皮的影響。一般滌綸纖維受熱影響,其收縮隨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在80~100℃之間就可獲得明顯的效果。染色溫度在120~130℃。這對增加織物的收縮率和提高密度和蓬松是有利的。磨毛整理是將仿麂皮經編坯布在一定的張力和壓力及進布速度的控制下進入磨毛區,在高速轉動的砂輥或砂帶作用下,使織物起毛面線圈產生斷裂而形成具有方向性倒伏的絨毛層。磨毛整理是經編仿麂皮絨生產的重要處理工序,對織物絨面仿真性影響很大。絨毛的長度和覆蓋密度主要受以下6個因素的影響:前梳針背墊紗的長度;進布速度;磨毛砂輥的速度;織物與砂輥的接觸方式;砂紙砂料的形狀和規格;壓力輥與砂輥之間的間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