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刷漆:
用人工用刷子將油漆涂裝在物體表面稱為刷漆。其特點是:節省油漆、工具簡裝、施用方便、易于掌握,靈活性強。缺點是:勞動強度大,生產率低。對于快干性的油漆適用性差,若操作不熟練,漆膜易產生裂痕,流掛和不均勻等缺陷。刷漆前必須將漆攪拌均勻(以防在存放期中顏料沉淀),并調到適當粘度,一般以經驗判斷:即用毛刷沾漆提起后,每分針自然流滴30-50滴/分為宜。少沾多刷,從上而下,從左至右、先里后外,先斜后直、先難后易、縱橫涂刷。最后一遍涂刷時還應注意:對于垂直的表面應由上而下進行;對于水平表面應按光線照射方向進行。
(2)、噴漆
用專用噴漆槍作為工具,以壓縮空氣為送漆汽流,將油漆從噴槍的噴咀中噴成均勻霧狀液體,均勻分散沉積在物體表面稱為噴漆。噴漆的特點是:漆膜薄而均勻、光滑平整,各種部位都能噴到,不出死角,施工效率高,比刷漆提高工效5-10倍,適用于大面積的表面及人工不易涂刷的死角畸型表面。缺點是:需具備噴漆的專用設備、油漆利用率低、污染嚴重。噴漆施工的質量主要取決于操作者的技術熟練程度,油漆粘度、工作氣壓、噴槍與物體的距離。噴漆時使用油漆的粘度要根據油漆的種類、工作氣壓、環境溫度來靈活掌握。一般應控制在15-35滴/分鐘;工作氣壓為3-6kg/cm2 ;噴槍與物體表面的距離一般約250-400mm為宜;噴出的漆流方向應盡量垂直于物體表面約在10-12米/分鐘勻速運槍為好。
打家具噴漆的工藝是:
1、基材破壞:破壞是 家具噴漆過程中仿古效果極強的一道加工工序,它主要仿造風蝕、蟲蛙、碰損以及人為破壞等留下的痕跡。其作用是增強產品仿古效果,掩飾產品的缺陷,提高產品的價值,
2、素材處理:由于木材本身的原因產生的顏色差距,可由染料或顏料混合于溶劑中,再將素材的顏色調整一致,素材調整可采用漂白劑和修色劑。
3、整體著色:也稱為底色著色或素材著色,是將素材底色涂成趨近于色板的顏色,一般采用噴涂作業方式。著色的材料主要有:酒精性著色劑、不起毛著色劑、滲透顏料著色劑、油性著色劑、染料著色劑。
4、填充劑:將顏料添加于木絲填充劑,來填充導管并增加木材紋理鮮明度,同時達到填充與著色兩種功能。填充時必須注意密著性,如果密著性不佳時,則涂裝后涂膜容易剝落;如果著色不佳時,則顏色不均勻,木材紋理不清晰;若填充打底做好,可節省底漆與面漆的噴涂次數,使鏡面涂裝做得更好。
5、頭遍底漆:固體份通常在4-14%之間,因粘度很低故很快就能滲入木材的表面層,提供涂裝過程中的“延續”效果。
6、吐納:是染料或顏料添加于頭遍底漆配制而成的,固體份在2-10%之間,一般在素材著色或填充作業完成后,為了加深顏色而使用,其作用和頭遍底漆一樣,
7、格麗斯透明主荊:為了防止端面紋理變深,一般而言,要在使用著色劑之前先用格麗斯透明主劑封閉。使用時用細布或刷子涂布于端面紋理處,這樣可阻塞端面導管,擦拭干凈后使顏色均勻一致。
8、格麗斯著色劑:又可稱為仿古漆,是在慢干及易于擦拭的油或樹脂中,把半透明或透明顏料溶解于油脂性溶劑所制成。其目的在于利用其半透明性以降低亮度,使材面柔和,形成對比及陰影效果,產生古典的趣昧。
9、二度底漆:二度底漆用來保護底色著色劑與格麗斯著色劑,并增加涂膜厚度及使材面平滑。其特征為密著性、填充性、砂光性、透明性、干燥性,起到和面漆作為“架橋”的作用。
10、修色著色:這是整個涂裝過程中最后一道著色工序,這道過程必須對照標準色板進行修色,修色可全面噴涂,亦可按實際狀況作局部加強修色;若用酒精性著色劑修色,修色完成后,還可以用布或鋼絲絨來作局部的修補工作。
11、面漆:面漆是涂裝流程的最后一步,是產品最直覺的外觀,所以涂膜的豐滿度和透明性是非常重要的。
12、拋光打蠟:為使涂裝表面更加平滑,增加涂膜的手感及提升涂膜美觀性,必須拋光打蠟。首先使用直線砂光機,使用800#-1000#的水砂紙蘸著潤滑劑或松香水將表面的粗顆粒磨平,然后再用高速拋光機羊毛輪,用2000rpm以上速度將表面拋光至所需的亮度,最后用潔凈的軟布將表面擦拭干凈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