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特點
編輯
氣與形
肖像畫,或者廣義地說作為一幅圖畫主要部分的全身像、半身像乃至頭像,
肖像畫照片集錦
肖像畫照片集錦(19張)
在中國成就斐然,足以與西方傳統肖像畫相媲美。
然而就品質高低而言,性質上的諸多差異還有待分析,其中包括是否重視肖像與人物相似的問題。這篇短文準備對這個問題略加討論,然后就一篇類似繪畫入門的文章來作進一步的闡釋。
對于如何達到解剖學上的相似,這篇入門文章雖然言之末明,卻確實相當關注,這就與西方在這方面的古老思索相吻合。文章問世較晚,在1800年前后。事實上,18世紀以前,中國畫家無論是不是文人畫家,似乎都不考慮這個問題。關于肖像藝術的著述很少,詳細討論肖像畫技巧和作用的文章也相對不足。據俞劍華在《中國畫論類編》中的統計,由唐至清,論及形似的畫家有30余人,包括米芾(105l一1107年)和趙孟頫(1254—1322年)這樣的著名文人畫家。然而多數論述寥寥數行,限于泛泛之談,或者強調一下肖像畫的基本原則,即主要通過人物的眼神來表現其精神(傳神)、氣質及靈魂的力量。4世紀末,顧愷之大師賦予了這個與繪畫的巫術一宗教內容密切相關的原則以無庸置疑的重要性:“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
從文人們慣用的術語中可以看出,他們不僅重視精神上的似與真,也重視外貌的似與真。有關肖像藝術的畫評很早就使用了“寫真”一詞。它有時指“畫模特”,與較晚出現的“寫生”相對。此外還有“寫照”、“寫像”諸詞,比如在元朝王繹有關肖像畫的一篇短論中就可以見到?!皩懰啤笔褂玫酶鼮轭l繁,因為它的應用超越了人物畫范圍。但是在許多文章里,這些詞都微含貶義,人們注意到無數這樣的聲明:“所難者非形似,乃神似也。”或者某畫家“長于寫真,且不拘于形似”,更有人云:“若自足于逼真,則畫筆不能入自由之境”。這種態度在中國一般繪畫觀念中代代相傳:重建“真”并不僅僅依靠“現實”的接近,過分的相似會導致神從屬于形。10世紀的荊浩談到這個問題時說:“似者,得其形遺其氣;真者,氣質俱盛。”
肖像畫描繪具體人物形象的繪畫。中國古代稱為寫真、寫照或傳神等。肖像畫按其不同的創作要求和表現手法,又分為頭像、胸像、全身像、半身像和群像等種類。
它要求畫家對人物的容貌、體形、情態、服飾及背景等作真實生動的描繪,表現其精神特征、身份地位、民族屬性、時代風尚和反映出畫家本人的思想感情。
肖像畫追求形神兼備,重視對傳達人物神情的五官刻畫。
中國東晉畫家顧愷之曾說:“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西班牙畫家D.委拉斯貴支所作肖像,通過人物冷峻的眼神,成功地表現了人物的個性。您也可以為您的家人、孩子、朋友、愛人畫上一幅肖像油畫。
西方繪畫中的肖像畫側重于寫實,結合光影、透視、解剖、質感來表現(這主要指文藝復興后主流的各現實主義派系,長于體積光影,背景以黑褐色為主,造型嚴謹,真實地再現客觀事物,追求寫實美與理想美相結合 ,寫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