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葉李養(yǎng)護方法有:1,紫葉李喜濕潤環(huán)境,對于新栽植的苗除澆好三水外,還應于4月、5月、6月、9月各澆1 2次透水。7、8兩月降雨充沛,如不是過于干旱,可不澆水,雨水較多時,還應及時排水,防止水大爛根。11月上中旬還應澆足、澆透封凍水。在第二年的管理中也應于3月初、4月、5月、6月、9月和11月上中旬各澆水1次。從第3年起只需每年早春和初冬澆足、澆透解凍水和封凍水即可,可靠天自然生長。需要注意的是:進人秋季一定要控制澆水,防止水大而使枝條徒長,在冬季遭受凍害。2,紫葉李喜肥,除栽植時在坑底施人適量腐熟發(fā)酵的圈肥外,以后每年在澆封凍水前可施人一些農家肥,可使植株生長旺盛,葉片鮮亮。但需要說明的是,紫葉李雖然喜肥,但每年只需要在秋末施1次肥即可,而且要適量,如果施肥次數過多或施肥量過大,會使葉片顏色發(fā)暗而不鮮亮,降低觀賞價值。3,紫葉李的病蟲害主要有紅蜘蛛、刺蛾和布袋蛾,如有發(fā)生可用40《的氧化樂果乳油1000倍液進行噴殺。
1、栽植環(huán)境的選擇紫葉李為暖溫帶樹種,喜光,應種植于光照充足處,切忌種植于背陰處和大樹下,光照不足不僅使植株生長不良,還會使葉片發(fā)綠。紫葉李耐旱、喜濕,但不耐積水,栽種于干燥之處可正常生長,在低洼處種植則生長不良。紫葉李對土壤要求不嚴,喜肥沃、濕潤的中性或酸性沙質壤土,也能耐輕度鹽堿土,在pH值為8.8、含鹽量為0.2%的輕度鹽堿土中能正常生長。紫葉李較耐寒,但也應該盡量種植于背風向陽處,盡量不要種植在風口。紫葉李的葉片為紫紅色,種植時應注意不要順色,顏色有差異方可顯出葉色的美觀。2、水肥管理紫葉李喜濕潤環(huán)境,對于新栽植的苗除澆好三水外,還應于4月、5月、6月、9月各澆1-2次透水。7、8兩月降雨充沛,如不是過于干旱,可不澆水,雨水較多時,還應及時排水,防止水大爛根。11月上中旬還應澆足、澆透封凍水。在第二年的管理中也應于3月初、4月、5月、6月、9月和11月上中旬各澆水1次。從第3年起只需每年早春和初冬澆足、澆透解凍水和封凍水即可,可靠天自然生長。需要注意的是:進入秋季一定要控制澆水,防止水大而使枝條徒長,在冬季遭受凍害。紫葉李喜肥,除栽植時在坑底施入適量腐熟發(fā)酵的圈肥外,以后每年在澆封凍水前可施入一些農家肥,可使植株生長旺盛,葉片鮮亮。但需要說明的是,紫葉李雖然喜肥,但每年只需要在秋末施1次肥即可,而且要適量,如果施肥次數過多或施肥量過大,會使葉片顏色發(fā)暗而不鮮亮,降低觀賞價值。3、整形修剪紫葉李最佳的樹形是“疏散分層形”。這種樹形,樹冠開張且不失緊湊,而且主干明顯,主枝錯落有致。紫葉李的整形一般分4年進行。第1年的修剪在栽植后進行,在主干0.8-1.2m處短截,剪口下的第1個芽作為主枝延長枝,另在第1個芽的下方選取3-4個粗壯的新生枝條作為主枝,枝條應均勻分布,可不在同一軌跡,但上下不應差5cm以上,且應呈450向上展開。主枝選定好后,在生長期要對其進行適當的摘心,以促其粗壯。第2年冬剪時,還應適當短截主枝延長枝,選取壯芽,在其上1cm處短截,芽的方向應與上年主干延長枝的方向相反,主枝也應進行短截,留粗壯的外芽。第3年冬剪時,主干延長枝再與第2年的主干延長枝方向相反,并選留第2層主枝,也同樣保留外芽,長成后與第2年主枝錯落分布。第4年照此法選留第3層主枝。在實際工作中,“自然開心形”也應用較多。其修剪方法是:苗木定植后,在干高0.5-1m處對其進行短截,不使其生長成主枝延長枝,只選取3-5個新生枝條做主枝,所留主枝分布應大致均勻,且開張角度在450,然后按“疏散分層形”修剪主枝的方法來逐年進行修剪。這種樹形雖不如“疏散分散形”美觀,但比疏散分層形樹冠通透性好,觀賞效果也不錯。需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哪種樹形,在對各層主枝進行修剪的時候,應適當保留一定數量的側枝,使樹冠充實而不空洞,在樹形基本形成后,每年只需要剪除過密枝、下垂枝、重疊枝、交叉枝和枯死枝即可。4、病蟲害防治4.1蟲害:紫葉李的主要蟲害有紅蜘蛛、刺蛾、布袋蛾、葉跳蟬、蚜蟲、介殼蟲等。可用40%三氯殺螨醇乳油1000倍液噴殺紅蜘蛛,用BT乳劑1000倍液噴殺刺蛾、布袋蛾,用10%吡蟲啉1500倍液噴殺介殼蟲、葉跳蟬,用鏟蚜500倍液噴殺蚜蟲。4.2病害:紫葉李抗病性較強,常見的病害是細菌性穿孔病,這種病發(fā)生普遍,危害嚴重,發(fā)病后不僅影響植株正常生長和觀賞效果,重者還會導致病株死亡。4.2.1癥狀:初發(fā)病時,葉片開始出現水漬狀小褐點,然后逐步擴展成直徑2cm左右的紫褐色圓形或多角形病斑,病斑周邊有淺黃色暈圈,最后病斑逐漸干枯并脫落成孔狀。4.2.2發(fā)生規(guī)律:該病由野油菜黃單孢桿菌桃李穿孔病變種侵染所致。病菌在枝梢病斑和病芽內越冬。第2年春季病組織溢出病原細菌,借雨水、氣流和昆蟲傳播侵染。病菌發(fā)育溫度為5℃-35℃,最適宜溫度在25℃右,連續(xù)陰雨天或遇蚜蟲等昆蟲嚴重危害時,易造成大面積流行。魯中地區(qū)一般在5月發(fā)病,夏季高溫、高濕期為發(fā)病高峰期。4.2.3防治方法:合理修剪,利于植株通風透光;注意防治蚜蟲、介殼蟲等刺吸式口器的蟲;加強水肥管理,種植穴內切忌積水,施肥要注意營養(yǎng)平衡,特別注意磷鉀肥的施用;春季發(fā)芽前噴施5波美度的石硫合劑或1:1:100等量式波爾多液,消滅菌源;發(fā)病初期噴施95%菌靈或15%鏈霉素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10天噴施1次,連噴3-4次可有效控制病情。5、繁殖方法常采用的繁殖方法有:芽接法、高空壓條法和扦插法。5.1芽接法:砧木可用桃、李、梅、杏、山桃、山杏、毛桃和紫葉李的實生苗,相比較而言,桃砧生長勢旺,葉色紫綠,但怕澇;李做砧木較耐澇;杏、梅壽命較長,但也怕澇。在魯中地區(qū)以杏、山桃和毛桃作砧木最為常用。嫁接的砧木一般選擇1-2年生的苗,最好是專門做砧木培養(yǎng)的,嫁接前要先短截,只保留地表上的5-7cm的樹樁,6月中下旬,在事先選做接穗的枝條上定好芽位,接芽要飽滿、壯實,無干尖和病蟲害。用經過消毒的芽接刀在芽下2cm處向上呈30°斜切入木質部,直至芽上1cm處,然后在芽上1cm處橫切一刀,將接芽輕輕取下,再在砧木距地3cm處,用刀在樹皮上切一個“T”形切口,使接芽和砧木緊密結合,再用塑料條綁好即可。嫁接后,接芽在7天左右沒有萎蔫,說明已經成活,25天左右就可以將塑料條拆除。5.2高空壓條法:枝條要選擇樹勢較強,無病蟲害的植株,枝條直徑一般為1-2cm,以2-4年生枝條為最好。壓條在春季4月中旬至5月中旬進行,在壓條上選擇適宜的部位用嫁接刀刻劃兩道刻痕,間距在1.5cm左右,然后對刻痕間的表皮進行環(huán)剝,環(huán)剝后立即套上塑料袋,并在下刻痕下部將塑料袋系死,然后將調好的沙壤土泥漿放入塑料袋,捏成球狀,泥球要將環(huán)剝處包裹住,并使其處于泥球的中部,然后將塑料袋上口系死。塑料袋封好后要經常進行檢查,查看泥球是否干硬,如果土球柔軟,說明包扎效果較好,土壤含水量較高。大約45天后傷口可以愈合并開始生根,秋末落葉后,將壓條在泥球下部剪斷,剪開塑料袋后進行移栽。如果干硬則說明塑料袋有漏氣的地方,要立即用注射器注入水,并在原塑料袋外再套一個塑料袋。5.3扦插法:有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5.3.1硬枝扦插: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上中旬均可進行扦插,但需在土壤上凍前扦插完畢。苗床應設在有草苫或保溫被的陽光棚內。苗床應在扦插前半個月準備,一般做成平床即可,土壤應為沙質壤土,作床前應施入經腐熟發(fā)酵的牛馬糞,用量為每667m2600-800kg,土和肥料要拌勻,耙平后用40%五氯硝基苯顆粒與土壤充分拌勻進行消毒,用量為7-8g m2,消毒后覆蓋塑料布進行封閉。扦插的枝條應無病蟲害,直徑0.5-1cm,且木質化程度要高,插條一般剪成12-15cm,下剪口剪成馬蹄形,上剪口應平滑,距芽1-1.5cm,插條100-150根綁成一捆,在500mg kgIBA溶液中浸泡24小時,然后取出備用。扦插前先在苗床上用竹簽進行打孔,株行距為10cm×10cm,打孔后進行扦插,扦插深度為外露3-4個芽即可。扦插后立即澆1次透水。扦插后棚內溫度不應低于5℃,晴天時應在上午9:30左右揭開保溫被或草苫,以提高溫度增加光照,下午4:00后放下覆蓋物進行保溫。在3月中旬再澆1次透水,并在中午棚溫較高時適當通風進行煉苗。在4月中旬揭掉棚膜,對葉面噴施1次0.3%尿素溶液,以增強長勢,此后每10天左右噴施1次氮、磷、鉀復合肥,并視土壤墑情澆水,使土壤保持在半干半濕狀態(tài),8月底前停止施肥,第2年春可移栽入圃地進行栽培。5.3.2嫩枝扦插:扦插需具備高1.8-2.0m的蔭棚,蔭棚四周及頂部均用單層葦簾遮蓋,透光率30%左右。蔭棚下挖低床,深15-20cm,寬1m。床內填干凈河沙。插條選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母樹,采當年生半木質化的枝條。魯中地區(qū)6、7、8月份均可采條。為防止插條失水,要隨采隨插。插穗長12-15cm,上端留4-5片葉,其余去掉。下切口用單面刀片削平。用IBA500mg kg溶液處理的插穗生根情況最好,生根率達95%。扦插前先將苗床噴透水,再用4g m2的多菌靈溶液噴灑床面即可扦插。將插穗下端2-3cm浸入藥液中4-5s,插穗深度為3cm左右,株行距為5cm×8cm,插完后適當噴水,并搭塑料小拱棚,將塑料膜蓋嚴、緊。扦插后生根前,每天噴水1-2次,為噴水方便,可設帶噴頭的塑料噴管,每次噴水30-45s,時間為上午11:00及下午2:00。為防止插穗腐爛,每隔7-10天噴1次0.1%的多菌靈溶液,共噴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