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球屬,約80種,落葉灌木或半灌木,分布于亞洲及美洲。中國約有45種,各地均產,主產西南。
其代表種繡球。傘房花序球形,花全為不孕花;中國各地多有栽培,變種很多;入藥抗瘧清熱;也供觀賞。
虎耳草科繡球的特征是:草本,灌木,小喬木或藤本。 葉互生或對生,通常無托葉。花兩性,有時單性,邊花有時不育;花序多樣;通常為聚傘狀、圓錐狀或總狀花序,稀單花;花被片通常4~5基數,稀6~10基數,覆瓦狀、鑷合狀或施轉狀排列;萼片有時花瓣狀;花瓣通常離生,或無;雄蕊(4~)5~10,或多數;有時存在退化雄蕊或腺體;心皮2~5(~10),近離生或多少合生,子房上位、半下位至下位。多室而具中軸胎座,或1室且具側膜胎座,稀具頂生胎座,胚珠具厚珠心或薄珠心,有時為過渡型,通常多數,2列至多列,稀1粒,具1-2層珠被,孢原通常為單細胞;花柱離生或多少合生。蒴果,漿果,小蓇葖果或核果。本科的導管,在木本植物中,通常具梯狀穿孔板,而在草本植物中則常具單穿孔板。染色體x=6~18,21。[1] 本科植物的花托,或上位花的子房頂部,或退化雄蕊面向子房的表面,通常分泌蜜汁,引誘昆蟲,幫助完成傳粉。
落葉灌木;小枝粗壯,有明顯的皮孔與葉跡。葉大而稍厚,對生,橢圓形至寬卵形,長7-20厘米,寬4-10厘米,先端短漸尖。
我國的主要屬有:Deutzia,Dichroa,Hydrangea,Philadelphus ,Pileostegia,Schizophragma 等等。
虎耳草屬植物以能在暴露的、多巖石的巉巖和巖縫中生長而著稱。其拉丁文屬名(Saxifraga)即意為「破巖石者」。虎耳草可生長于歐洲的高山地區,這些地區每年有一段長時間為冰雪覆蓋。其根系堅韌而硬,主根深入土壤。某些虎耳草在同樣嚴酷的環境中生長成墊狀植物,葉的表面大為退化,枝條極短。 但大部分虎耳草科植物生長于潮濕、多陰的林地。這包括虎耳草屬、紅升麻屬、鬼燈檠屬(Rodgersia)、大葉子屬(Astilboides)、楯葉草屬(Peltiphyllum)和博伊金氏草屬(Boykin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