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居建筑是某個民族一定社會歷史時期傳統文化的一個組成部份,也是傳統文化的縮影。西雙版納的傣族、哈尼族、布朗族、基諾族、拉祜族的民居建筑,因受氣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等自然環境以及人口、經濟、宗教、科技、思想等社會環境的影響,有著多種不同的形式和建筑風格。
雅桑木底蓋竹樓
遠古時候,傣家人沒有房子住,只能住山洞,是一個叫帕雅桑木底的人學會建蓋房子后,才教大家建蓋傣家竹樓的。
次,下大雨了,帕雅桑木底躲在一棵大樹下避雨。他看見身旁一片片簸箕大的麻芋葉擋住了雨點,芋葉下面是干的。他想到,人也可以搭起芋葉一般的窩棚來避雨,于是,他用樹枝搭起一個棚架,上面蓋上樹葉、茅草,蓋成一個平頂窩棚。他從山洞搬出來,住到窩棚里面。
不久,一陣大雨降下,樹葉和茅草擋不住雨水,雨停了,屋內還不停地漏下水來,沒有一點干的地方。帕雅桑木底只能搬回山洞住。
一次,帕雅桑木底帶著一只狗上山打獵。又下大雨了,他躲在大樹根下避雨,而那只狗卻撐著前腿坐在地上,昂著頭,尾巴拖在地上。雨水順著成斜坡形的狗毛往下流,狗胸前的地面卻是干的。帕雅桑木底又想到蓋一間屋面是斜坡的屋子來避雨。他砍來兩高兩矮四棵樹杈栽在地上,用樹葉、茅草蓋成一個斜坡屋面,前邊高,后邊矮,讓雨水順斜坡往下流。因為是學看狗坐地的姿勢蓋的房,桑木底把房子叫“杜瑪些”,即狗頭窩鋪的意思。桑木底從山洞搬出來,住進“杜瑪些”。老天又下雨了,雨水順著斜坡屋面流下,屋內是干的。后來,又刮風又下雨,雨滴被風吹成歪腳雨,飄落到屋內,流到地面的雨水也流入屋內,屋內又全是水了。帕雅桑木底覺得“杜瑪些”還是不好,但又想不出要蓋一種什么樣的房子。
天王帕雅英看到帕雅桑木底不停地蓋房,受了感動,決心給他指點。一天,下著雨,天王帕雅英變成一只美麗的鳳凰飛下人間,落在帕雅桑木底面前,對他說:“你看看我的兩只翅膀吧,看它能不能遮風擋雨。”鳳凰立定兩只長腳,把雙翅微微向兩邊伸開,形成一個“介”字形的姿勢。帕雅桑木底聽見鳳凰會說話,吃了一驚。他雙手合掌,對鳳凰拜了一拜,認真觀察雨水如何順著雙翅和頸毛、尾巴流下,鳳凰身下地面是干的。帕雅桑木底邊看邊想,決心蓋一間象雨中站立的鳳凰式樣的房子。
帕雅桑木底砍來許多樹木劈成柱子,割來茅草編成草排。這房子立在柱腳上,分上下兩層,人住上層,不會受潮。屋脊像鳳凰展翅,左一廈右一廈,前一廈后一廈,都是斜坡形,可擋四面雨水。這種高腳竹樓果然能遮風避雨,桑木底住在里面,十分舒適,他給這種房子起個名字叫“轟恨”(傣語:鳳凰起飛)。
帕雅桑木底蓋成了“轟恨”之后,傣族家人紛紛來向他學蓋房。從此,一家又一家,一寨又一寨的傣家竹樓蓋起來了,人們都從山洞搬進了高腳竹樓。
傣家人住上竹樓之后,一直沒有忘記建房始祖帕雅桑木底。為了紀念帕雅桑木底的功績,傣族把樓房改了名,由“轟恨”改稱“恨帕雅桑木底”,這名稱一直沿用到現在。
贊哈唱歌驅魔賀新房
在傣族村寨,無論哪一家新房落成,都要要舉辦賀新房活動,其中少不了請贊哈(歌手)來唱歌賀新房。你知道這個習俗的來歷嗎?它來源于一個古老的傳說。
古時候,大江里住著一條蛟龍,這條蛟龍每年都要到天宮游玩一次。蛟龍借以登天的是一棵筆直高大的埋波那樹。這棵樹長在江岸邊的一個大土堆上,蛟龍派蛇魔烏沙拉兩夫婦倆專門為他看守這棵大樹。
蒙古等游牧民族傳統的住房。蒙古包呈圓形,四周側壁分成數塊,每塊高130~160厘米、長230厘米左右,用條木編成網狀 ,幾塊連接,圍成圓形 ,長蓋傘骨狀圓頂,與側壁連接。帳頂及四壁覆蓋或圍以毛氈,用繩索固定。蒙古包分固定式和游動式兩種。半農半牧區多建固定式,周圍砌土壁,上用葦草搭蓋;游牧區多為游動式。游動式又分為可拆卸和不可拆卸兩種,前者以牲畜馱運,后者以牛車或馬車拉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