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閥10例如在制冷空調裝置中被用作控制制冷劑等流體的流量的控制閥。電動閥10將電動機30的輸出通過齒輪等傳遞給閥體。
如圖1~圖3所示,電動閥10包括閥軸11;與閥軸11連接的閥體12;用于連接閥軸11和閥體12的球體13;襯套14;波紋管15;閥軸11的軸承即輸出軸承16;固定于電動機且保持閥軸11的支架17;收容閥體12的閥本體18;與閥本體18形成一體的閥座18a;連接支架17和閥本體18的鎖定螺母19;以及配置在支架17與閥本體18之間的彈性體50。
閥軸11是用于傳遞電動機30的旋轉輸出并使閥體12上下移動的輸出軸。閥軸11由位于電動機側的第1閥軸11a和位于閥體12側的第2閥軸11b構成。在第1閥軸11a的下端形成有一字螺絲刀形狀的凸部111a,在第2閥軸11b的上端形成有一字螺絲刀槽狀的凹部111b。通過將凸部111a與凹部111b嵌合,使第1閥軸11a與第2閥軸11b連接。第1閥軸11a通過小齒輪、齒輪等與內置于電動機外殼內的電動機30旋轉軸連接。第1閥軸11a軸支承于輸出軸承16。輸出軸承16設置在電動機30的電動機外殼上。在第2閥軸11b的外周形成有外螺紋部112b。通過第2閥軸11b的外螺紋部112b與形成于支架17中央的第1內螺紋部17a螺合,第2閥軸11b可旋轉且可軸向移動地被保持在支架17上。
閥體12通過上下移動而相對于閥座18a接觸、分離,用于調節相對于閥座18a的開口度。閥體12與閥座18a的開口即閥孔181a相對地配置在閥室內。閥體12由閥軸11側的第1閥體12a和閥座18a側的第2閥體12b構成。第1閥體12a例如壓入固定于第2閥體12b。在第1閥體12a的外周形成有凸狀的卡合部122a,該卡合部122a是為了固定波紋管15而設置的。在第1閥體12a的上端形成有凹部123a,在該凹部123a壓入凸狀的襯套14。第2閥體12b,其閥座18a側的頂端呈尖形。
球體13作為樞軸軸承而夾在第2閥軸11b的下端與襯套14之間。球體13例如由不銹鋼材料形成,例如用點焊焊接方式焊接在第2閥軸11b的下端。另外,球體13配置成旋轉自如地與壓入第1閥體12a上端的襯套14的凹陷部14a抵接。
波紋管15具有伸縮性、氣體密封性,具有防止流入閥本體18的制冷劑進入電動機30側的功能。波紋管15的上端通過錫焊固定在墊圈21上,而墊圈21鉚接固定在閥本體18內的端部上,波紋管15的下端通過錫焊固定在第1閥體12a的卡合部122a上。
閥本體18成為收容閥體12用的筒狀。閥本體18具有連接在側面下方的第1通道18b、與該第1通道18b連通且與底面連接的第2通道18c。第1通道18b及第2通道18c分別與制冷劑配管連接。在第1通道18b及第2通道18c的連通部,即在閥本體18的與第2通道18c的連接部形成有閥座18a。閥座18a在閥本體18的底面具有與第2通道18c連通的閥孔181a。
通過將形成于輸出軸承16外周的外螺紋部16a與形成于支架17上方的第2內螺紋部17b螺合,從而將輸出軸承16固定在支架17上。在輸出軸承16的底面與支架17之間設有第2閥軸11b的止動件即墊圈22。
通過鎖定螺紋19與形成于閥本體18側面上方的外螺紋部18d螺合,使閥本體18與支架17連接。在閥本體18的上端形成有直徑比外徑小的小徑的端部18e,在支架17的下端形成有凹部17c。在閥本體18的端部18e與支架17凹部17c嵌合的狀態下,閥本體18與支架17被連接。橡膠墊片23夾持配置在閥本體18端部18e的前端部分與支架17凹部17c的底面之間。閥本體18與支架17之間通過該橡膠墊片23密封。支架17下端的開口周緣部17d,其頂端形成為尖的銳角的刀刃狀,從而構成刀刃狀密封。該頂端形成為尖的銳角的刀刃狀的支架17開口周緣部17d通過緊固鎖定螺母19而與閥本體18的臺階部18f抵接,被頂住而確保密封。利用橡膠墊片23及構成密封部的開口周緣部17d的頂端呈銳角的刀刃狀部,可防止來自外部的水分等進入閥本體18內。
彈性體50為環狀,例如由硅酮類的橡膠形成。彈性體50配置成被支架17的開口周緣部17d的頂端呈銳角的刀刃狀部171d頂在閥本體18的臺階部18f上的狀態。首先,圖3(A)所示,彈性體50載放在閥本體18的臺階部18f上。如圖3(B)所示,將緊固鎖定螺母19,在將刀刃狀部171d頂靠在臺階部18f上而確保密封時,彈性體50被頂住。彈性體50配置在鎖定螺母19內的空間40內,該空間40由鎖定螺母19的側面部19b的內壁、閥本體18的臺階部18f和支架17開口周緣部17d的頂端尖的刀刃狀部171d等所形成。
即使進入鎖定螺母19內的空間40的水分因周圍的溫度下降而結冰,彈性體50也可利用彈性吸收水分結冰時的體積膨脹量,減小結冰所產生的對于支架17刀刃狀部171d等的壓力,從而能加以保護,防止支架17的開口周緣部17d等破損、變形。另外,通過將彈性體50配置在空間40內,可減小空間40的體積,減小水分結冰時的體積膨脹量。
該電動閥10,當電動機30朝正反方向例如正向旋轉,則閥軸11例如朝逆時針方向旋轉。閥軸11的外螺紋部112b也進行旋轉,使閥軸11例如朝上方移動,所連接的閥體12也向上方移動。閥體12下方側的第2閥體12b的尖狀前端離開閥座18a,則流過第1通道18b及第2通道18c的制冷劑的流量增大。而當電動機30例如反向旋轉時,則閥軸11朝順時針方向旋轉,使閥軸11朝下方移動,所連接的閥體12也向下方移動。通過第2閥體12b的尖狀前端接近閥座18a,則流過第1通道18b及第2通道18c的制冷劑的流量減小。由此控制制冷劑的流量。
這樣,本實施形態的電動閥,即使進入鎖定螺母19內的空間40的水分結冰時,也可通過彈性體50吸收水分結冰時的體積膨脹量,因而可防止水分結冰時支架17的刀刃狀部171d等零件的破損。因此,不需要將粘接劑涂敷在鎖定螺母19和閥本體18的接合部上等的工序,可防止水分結冰時零件的破損、變形。
以上列舉實施例說明了本發明,但本發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可進行各種變形。上述實施例中,彈性體50配置在閥本體18的臺階部18f與支架17的刀刃狀部171d之間。但是,彈性體只要配置在能對進入由鎖定螺母19劃定的閥本體18和支架17的連接部分的空間40內的水分在結冰時的體積膨脹量加以吸收的部位即可。例如,如圖4所示,也可在鎖定螺母19的側面部19b例如事先形成3處與空間40連通的孔19c,在孔19c內充填由上述硅酮類橡膠形成的彈性體50。
現有智能燃氣表電動閥機構在關閥操作時,脫扣狀態的絲杠和絲母在對絲扣時,絲扣相卡死時會直接導致閥門關閥失敗。為解決這一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燃氣表防卡電動閥機構的技術方案中,增設了一可軸向導向移動的、與絲母滑動設置的滑套,并由絲母的撥動銷與滑套的撥動槽及由滑套撥動槽的絲母反旋向側相通的斜向回轉滑槽結構設置,使絲母與絲杠無論在完全關閥或開閥狀態絲扣都不相脫離,從而消除了卡死機率,保證開閥與關閥操作的可靠性。
1.閥體內啟閉出口的閥門結構 原始,閥門的背壓面絕大部分暴露于閥體內的腔室,當閥門關閉、氣體G進 入閥體內時,閥體內壓力增加,此壓力作用于閥體內各部位,且各處壓強(單 位面積上的壓力)相同,由于閥門背壓面除中心處的連接部分外絕大部分暴 露于閥體內腔,暴露面S很大,故閥門背壓面受到的正壓力P很大,在如此 大的壓力下,開啟閥門就必須施加很大的驅動力,這就使相應執行機構結構 復雜化和/或驅動電機功率加大,并隨之體積也增大。
2.新型要解決燃氣表電動閥其閥門開啟所需驅動力大導致結構復 雜、驅動功率大、體積大等問題,為此提供本實用新型的燃氣表電動閥,這 種燃氣表電動閥開啟閥門所需驅動力小,相應地結構較為簡單,體積較小。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主架和執行機構,主 架上聯有具有進口和出口的閥體,設有與所述執行機構相連的、下部位于所 述閥體內的齒條,齒條下端聯有閥門,齒條上套有復位彈簧,其特殊之處是 所述閥門由套芯、支架和閥封組成,支架聯于套芯下部并與所述齒條下端相 連接,閥封包連于支架并對應于所述閥體出口處的閥座,所述主架其內壁聯 有下端開口的套筒位于所述闊體內,所述套芯可軸向移動地套置于套筒內。
本實用新型所述套芯宜為筒狀芯。
3.套筒其口徑與所述閥體出口口徑相當或相等,或者閥體出口口徑小 于套筒口徑。
宜在所述套芯其上端部嵌設有密封圈該密封圈接觸于所述套筒內壁。 本實用新型所述執行機構、主架、齒條是已知的。 本實用新型中所述閥門上的套芯和聯于主架的套筒好比是活塞和缸體,套芯可以在套筒內軸向移動,移動時套筒內有空氣進出,故在與套筒相聯的 主架對應套筒環圍處具有與外界貫通的氣流通道,該氣流通道可以是所述齒 條穿經主架與主架間的間隙。
本實用新型由于閥門上具有套芯,主架內壁聯有套筒,套芯置于套筒內, 可以設置套芯、套筒具有足夠大的徑向尺寸,使閥門背壓面的絕大部分面積 對應于套筒,只有閥門邊緣小部分面積暴露于閥體腔內,如此,閥體腔內作 用于閥門的氣體壓力大幅度減小,執行機構可以小的驅動力開啟閥門,使本 實用新型的所述執行機構比較簡單,所需功率較小,整體體積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