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穿線管再鋪線,然后再邊穿邊鋪,目的就是提高施工速度,并不影響排質量,橫平豎直還是兩點一線都不是絕對的,要在安全、規范、節約的前提下操作
1、電路改造標準:
墻面開槽:墻面開槽的深度,是電線管徑深度的1.5倍,這樣的好處是后期會有保護層,也不易造成墻面開裂。線管綁定:在墻面拐角處,電工用專業的彎管器彎管,這樣可以保證橫平豎直,在進行線管固定時,從拐彎點到固定線之間的距離為200毫米,這樣將來里面的線無論怎樣抽換,也不會影響線管晃動。管線鎖母:所有的線管與線管鏈接,中間都有鎖母。 接口打膠:線管不夠長需要拼接時,兩個線管的接頭需要打膠,這樣保證線管不會松動。
2、線盒走線標準:
弱電與弱電之間:線盒間距為5公分。強電與強電之間:線盒間距為5公分。強電與弱電之間:線盒間距為150—200毫米。之所以制定嚴格的間距要求,主要是考慮到強電與弱電會有信號干擾的問題,但只要按照標準進行施工,就會避免此類問題,為業主的日后使用提供便捷。
先鋪管后布線,這樣能方便檢修,能驗證管路是否通暢,一個管三線為一組。必須橫平豎直,過彎處270度彎,水電按這樣標準執行,然后拍照留底,這樣才可以終生保修。線管里的線抽不出,視情況而定,不能以偏概全,辯證的看待。
不管是墻面、地面還是天花,都是先布線管,然后再穿線。線管的走向一般是橫平豎直,然后轉折的地方一般會做2個45度彎,這樣才是活線,日后電線有問題的話,便于抽出電線維修。線管里面的線抽不出來,最好叫水電工整改一下,方便日后檢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