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心、胃經。開竅,豁痰,理氣,活血,散風,去濕。治癲癇,痰厥,熱病神昏,健忘,氣閉耳聾,心胸煩悶,胃痛,腹痛,風寒濕痹,癰疽腫毒,跌打損傷。煎湯,1~2錢(鮮者3~8錢);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石菖蒲的功效與作用
1、鎮靜安神,治失眠癥。石菖蒲對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能夠鎮靜、安神、催眠,對精神病患者有著一定的鎮靜和催眠作用;又有著芳香化濁、祛痰濕的作用,對于治療痰熱內擾引起的失眠癥狀有著顯著的療效。
2、理氣活血,治關節疼痛。石菖蒲味辛,可理氣活血、祛風宣濕,常用于治療風濕痹阻、關節疼痛、跌打損傷導致瘀腫疼痛等癥,臨床上常將鮮石菖蒲、生姜、梔子等搗碎,敷于疼痛局部,可消腫止痛;若將藥搗碎后加適量白酒,在鍋內炒熱后再敷于痛處,效果更佳哦。
3、醒脾和胃,治濕困脾胃癥。石菖蒲內含揮發油,氣味芳香,能夠有效促進消化液分泌及抑制胃腸的異常發酵,所以它可以醒脾和胃助消化,可治療濕困脾胃癥。臨床實驗中,常將石菖蒲、郁金、藿香等搭配使用,用于醒脾和胃,效果顯著。
4、豁痰開竅,治癲癇癥。石菖蒲的氣味芳香怡人,能夠化濕濁,有豁痰開竅的作用,適用于痰濕蒙蔽、清陽不升而引起的神志不清、耳聾目昏、精神遲鈍等病癥,石菖蒲對于治療癲癇癥的療效比較不錯哦。
5、芳香辟濁,預防疾病。石菖蒲氣味芳香,可辟穢化濁,有解毒驅邪之功效,是自古以來就是勞動人民預防疾病的常用良藥。古人每到端午節就有用鮮石菖蒲、鮮艾葉掛在門窗上的習俗,作為預防瘟疫之用,這都是源于石菖蒲具有芳香辟濁、解毒驅邪的功效。
6、石菖蒲藥用價值高,但它也有著一定的觀賞價值。石菖蒲葉叢翠綠,端莊秀麗,香氣怡人,很適合水景岸邊及水體綠化,是現代園林綠化中常用的水生植物,應用相當廣泛。并且石菖蒲還可作插花材料,利用其芳香特性還可制成香料或用以驅逐蚊蟲,效果很不錯哦。
石菖蒲禁忌
石菖蒲全株有毒,尤以根莖的毒性最大,口服用量過多的話很容易產生強烈的幻覺。陰虛陽亢、煩躁汗多、咳嗽、吐血、精滑者應該謹慎服用石菖蒲,以免病情加重。小編在這里提醒各位,是藥三分毒,石菖蒲雖然藥用療效好,但因其含有毒性,取用時切記謹慎,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石菖蒲的食用方法
材料:石菖蒲30克,豬心1個。
做法:將豬心切片洗凈,在鍋中加入適量清水,把切好的豬心和石菖蒲放入燉盅內隔水燉熟,然后加精鹽調味,飲湯食豬心。
功效:豬心有安神靜心之效用,再加上石菖蒲的功效,此湯很適合精神分裂癥情感淡漠、目瞪如愚、傻笑自語者食用,療效極好。
【植物形態】石菖蒲
多年生草本,根莖橫臥,直徑5~8毫米,外皮黃褐色。葉根生;劍狀線形,長30~50厘米,寬2~6毫米,罕達1厘米,先端漸尖,暗綠色,有光澤,葉脈平行,無中脈。花莖高10~30厘米,扁三棱形;佛焰苞葉狀,長7~20厘米,寬2~4毫米;肉穗花序自佛焰苞中部旁側裸露而出,無梗,斜上或稍直立,呈狹圓柱形,柔弱,長5~12厘米,直徑2~4毫米;花兩性,淡黃綠色,密生;花被6,倒卵形,先端鈍;雄蕊6,稍長于花被,花藥黃色,花絲扁線形;子房長橢圓形。漿果肉質,倒卵形,長寬均約2毫米。花期6~7月。果期8月。
生長于山澗泉流附近或泉流的水石間。分布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
本植物的葉(菖蒲葉)、花(石菖蒲花)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采集】秋季采挖,除去莖葉及須根,洗凈?;蚯谐?0厘米左右的小段,曬干。
【藥材】干燥報莖略呈扁圓柱形,稍彎曲,有時分歧,一般長3~20厘米,直徑約0.5~1厘米。表面灰黃色、紅棕色或棕色,環節緊密,節間長約3~6毫米,有略呈扁三角形的葉痕,左右交互排列,下方具多數圓點狀突起的根痕,并有細皺紋,節間有時殘留葉基,纖維狀,偶有短小細根。質堅硬,難折斷,斷面纖維性,類白色至淡棕色,可見環狀的內皮層,維管束散在,中心部較顯著。氣芳香,味微辛。以條長、粗肥、斷面類白色、纖維性弱者佳。
主產四川、浙江、江蘇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