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式縫紉機使用方法:針固定在針桿上,針桿由電機通過一系列的齒輪和凸輪(稍后會詳細介紹)牽引做上下運動。
當針的尖端穿過織物時,它在一面向另一面拉出一個小線圈。織物下面的一個裝置會抓住這個線圈,然后將其包住另一根線或者同一根線的另一個線圈。在下面兩節中,我們將會看到這個系統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最簡單的線圈縫合是鏈式縫合。若要縫出鏈式縫合,縫紉機會在線的后面用相同長度的線打環。織物位于針下面的一塊金屬板上,用壓腳固定。每次縫合開始時,針穿過織物拉出一個線圈。一個做線圈的裝置在針拉出前抓住線圈,該裝置與針同步運動。一旦針拉出織物,送布牙裝置(稍后介紹)就會將織物往前拉。
當針再次穿過織物時,新的線圈將直接穿過前一個線圈的中間。做線圈的裝置會再次抓住線,圍繞下一個線圈做線圈。這樣,每個線圈都會把下一個線圈固定到位。
鏈式縫合的主要優點是可以縫得非常快。但是,它不是特別地結實,如果線的一端松開,可能整個縫紉會全部松脫。大多數縫紉機使用一種更結實的縫線,叫做鎖縫。您可以在下面的動畫中了解典型的鎖縫裝置的工作原理。
鎖縫裝置最重要的元件是擺梭鉤和線軸組件。線軸就是放在織物下面的一卷線。它位于擺梭的中央,后者在電機的帶動下旋轉,與針的運動同步。
與鏈式縫合相同,針穿過織物拉出一個線圈,在送布牙向前移動織物的同時它再次升起,然后將另外一個線圈套入。不過,這種縫合機制不是將不同的線圈連接在一起,而是將它們與從線軸上松開的另一段線連接起來。
當針將線套入線圈時,旋轉的擺梭用鉤針抓住線圈。隨著擺梭的旋轉,它圍繞來自線軸的線拉出線圈。這使得縫合非常結實。
老式縫紉機不用電源,縫紉機下面有一個踏板,有一根皮帶和縫紉機頭相連,用腳踩著下面的踏板前后分別用勁,踏板前后晃動就帶動機器轉動起來了。
使用時,將線軸套在縫紉機頭最上面的一個細鐵桿上,扯出線頭穿過固定圈,此圈固定在機頭上,有點象彈簧,會穿的人雙手捏住線,從邊上滑進圈內;雙手繃直線,將線從下面嵌進夾線簧,就是有二個圓片及彈簧的東西,線要嵌在二個圓片中間;拉出線頭穿過挑線桿,就是踩縫紉機時,機頭上那個會上下擺動的彎桿;拉出線頭穿過針桿蓋板上的線眼;再穿過針桿邊上的線圈,最后從外面即左面穿進針眼。穿底線時,左手捏梭殼,右手大拇指與食指拿梭芯,線頭從上面向你臉部垂下并用無名指與小指夾住,將梭芯塞進梭殼,再把線頭偏向左邊一扯,線就通過梭皮穿好了。把被縫紉物夾在針頭下面就可以使用了。
1.首先,將底線與面線裝入縫紉機
2.將面線進行穿引
3.把底線從針孔處拉出來
4.將要縫的衣服放入縫紉口處,放下壓板。
5.開始扳動收滑輪,并用腳踩踏板進行縫制。